核心提示
因為癡迷南音,他自學制作琵琶、二弦、洞簫等樂器,這一執著就是20多年,樂器深受泉州、廈門南音愛好者的青睞,經常有人慕名前去購買;他最大的愿望是能把這門制作技藝、把南音這一音樂精粹傳承下去。他就是今年61歲的安溪長坑鄉小西村村民蘇來興。
□本報記者 吳志明 通訊員 洪金示 文/圖
鐘愛南音 嘗試自制琵琶
琵琶、二弦、三弦、洞簫、笛子……來到蘇來興的家中,只見廳堂和里屋掛滿各種樂器,琵琶是其中的“主角”。一間約10平方米的屋內,還擺放著鋸子、斧頭、刨刀、電鉆等工具。
“小時候沒錢買這些樂器,所以就動手制作。”他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喜歡南音,20多年前,開始自己學著制作琵琶。他照著別人的琵琶制作,因為有當木匠的經歷,失敗了幾次后,開始掌握了制作方法。他發現制作琵琶包含著力學、聲學、美學等基本原理,因此每一道工序都嚴謹對待,不敢疏忽。
他一口氣制作了好幾把琵琶,雖說外形不太好看,但音色還不錯。他拿了4把自認為較成功的琵琶到石獅去賣,沒想到一下子全被買走,還得到許多改進的建議。后來,他又嘗試制作了二弦、洞簫等傳統樂器。
不斷摸索 改善音質品相
經過20多年的摸索,如今,他每年都可以制作數十把琵琶,選木、鋸木、雕花、刻字,整把琵琶的制作幾乎都是他一手完成。這些琵琶不僅外形出眾,而且音色華美細膩。他介紹,制作一把好琵琶,是可遇不可求的。木料的選擇很關鍵,從鳳頭到琴身再到面板,每個部位對木料的要求都有所不同,所選木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使用壽命及音色。
制作琵琶的過程是艱辛的,開模、蓋印版、裝鳳頭、安音位、刨光、上漆等一系列步驟,通常要花上他一個多星期的時間。他說,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安音位,要反復調試,聆聽傳出的音律是否純正。“好聽的琵琶聲就像銅鐘聲一樣。”熟能生巧,如今,他調音基本憑感覺,制作出來的琵琶得到了一致好評。
“琵琶不僅要求音質好,還要有外在美。”在他制作的琵琶中,最上乘的要數貝殼系列的琵琶。貝殼屬純天然材料,保存期限長久,“貝殼的亮澤是普通材料無法比擬的,琵琶上有了貝殼的點綴,看起來像嵌入寶石一般。”
收獲好評 盼望技藝傳承
由于選材講究、做工精細、音色穩定,他制作的琵琶在泉州、廈門一帶很受歡迎,一些樂器經營商和琵琶愛好者經常慕名來購買。他隨口就能說出向他買過琵琶的閩南知名南音藝人,在他看來,這些老主顧的光臨就是對自己手藝的肯定。
“樂器制作是一項極具耐心的手工活,從選材到制作完成,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琵琶有價,興趣無價。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琵琶,喜歡南音這項傳統文化。”他說,他希望能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更希望把南音這一音樂精粹一代代傳承下去。
采訪快結束時,蘇來興隨手拿起一把琵琶,向記者彈奏了幾首拿手曲子。雖然他的背后不是華麗的舞臺,但從那委婉的琵琶聲中,記者似乎聽到了他對琵琶的熱愛與堅守,以及與南音的不解之緣。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