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泉州晚報訊 (記者王金植 文/圖)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泉州舉措不斷,亮點頻頻。昨日,泉州召開深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環境秩序管理座談會,市公安局、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行政執法局結合實際,就優化交通秩序、衛生保潔、集貿市場常態化管理、整治占道經營作了經驗介紹,經驗做法各有特色和亮點。
交通秩序
建設200路高清視頻監控
市公安部門新建、改建了60多套帶卡口功能的新型電子警察系統,除抓拍闖紅燈行為外,還可抓拍不按道行駛、逆向行駛、跨壓實線、黃標車闖禁行區等行為。在中心市區所有主干道路口、重點路段建設了200路高清視頻監控,并在交警支隊、大隊兩級組建交通視頻巡管隊,利用高清視頻查處違反禁令標志左轉、違反禁令隨意停車、路口加塞、機動車在斑馬線前不禮讓等交通違法行為。
交警部門以點帶面,優化勤務模式。在城市主干道交叉路口設崗亭,支線路口設執勤點,縮短點對點距離。警力跟著堵情走,高峰期站點疏導與巡線排堵結合,平峰期巡線排堵與糾違結合。按照“一口一策”要求,根據路口道路特征、交通流量并充分征求市民意見,對信號配時進行重新優化調整。在刺桐路、安吉路等道路試行信號“綠波”控制,在江濱北路與坪山路口試行設置了請求式人行信號燈。
下一階段,泉州將進一步完善與規范交通設施,繼續增設信號燈及禁左路口電子警察。建設可自動分析抓拍違停的新型高清視頻,完善與充實視頻專業隊,全面推行路面巡邏排堵糾違與視頻巡查抓拍相結合的勤務模式,提高路面管理效能。
衛生保潔
市政公用設施改造提升
市市政公用事業局推進市政設施精細化管理,全面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地毯式、全方位綜合整治與改造提升,努力實現“路面平整,井蓋齊全,盲道無損,路燈全亮,夜景美觀,隧道、橋梁、泵站安全運行,綠化提升,店面臺階整齊,廣告設置規范,內溝河河段暢通、溝墻完整”的精細化管理目標,促進市容環衛管理品位及市政公用行業美譽度“雙提升”。此外,全面完成城區市政路燈“身份證”標識加裝工作,確保城區亮燈率達99%。做好內溝河、排澇泵站管理,加強巡查清理。
今后,泉州將進一步明確市、區兩級城市管理部門的責任分工,在強化城市管理考評力度的同時,加強相應的監督執法力度,從嚴落實源頭治理工作,大力推行“門前三包”制度和不文明行為處罰工作,化被動保潔清理為主動督促整改。進一步完善環衛基礎設施,特別是健全區級環衛設施配套,定期維修改造破損的果皮箱、垃圾圍等,加強管護清理,保證良好衛生環境。
集貿市場
分期分批改造市場
泉州加強市場設備設施建設,督促市場開辦者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服務設施,今年以來,市場業主共投入200多萬元改善購物環境。同時,分期分批推進“農改超”、“農加超”和市場升級改造工作,今年全市共投入2500多萬元進行集貿市場的升級改造工作,如云谷菜市場投入380萬元進行“農改超”,南菜市場投入105萬元對電路照明、供水設施、排污管道、監控設施、停車棚等進行改造,東美菜市場投入120多萬元對頂棚、攤位進行改造等等。泉州還對中心城區32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生鮮超市檢測室進行升級改造。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運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兩種手段,對消費者投訴舉報較多的、市場監督檢查中發現問題較集中的果蔬、水產品、畜禽肉,進行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等的檢測,嚴厲打擊食用農產品質量違法行為。今年共抽檢556批次(不合格34批次,合格率99.4%),風險監測80批次。
下一步,泉州將繼續推進“農改超”、“農加超”和市場升級改造工作,抓好集貿市場管理。新建市場要求一步到位,舊市場實行分步實施,先易后難,成熟一個改造一個,成熟一批改造一批。進一步指導督促市場業主,規范經營者行為。
整治占道
16小時管理不間斷
泉州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各區行政執法局加強主次干道、商業大街、公共廣場、公園景區、公交站點和機場車站等周邊流動攤點占道經營管理,加強店外店占道經營等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各轄區行政執法局、街道(鎮)派員定點值守,進行不間斷動態巡查,重點加強夜間管理,及時查糾占道經營現象,堅決取締流動攤點,實現節點守點與動態監管的有機結合,形成“以點帶線,以線連片,連片成面”的區域全覆蓋管理,確保城區占道經營管理16小時不缺時。
截至12月15日,中心城區共制止校園周邊違章搭建35宗,查處校園周邊攤點占道經營1512處,查處機動車載貨違規占道經營37起。中心城區共查處流動攤點違規占道經營5600多處,查處夜市排檔486處,取締371處。
接下來,泉州將實行以區、鎮(街道)為主的管理模式,整合區、鎮(街道)城管辦、城管執法等隊伍,組織梳理占道經營嚴重的街路和地段,完善節點守點、錯時巡查、動態監管等制度,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實施監管網格化。由各區根據轄區實際,在部分次干道、背街小巷周邊設置臨時便民攤點并向社會公示,對車輛、設施給予適當補貼,按規定收取衛生費,實施部門管理和攤點自治相結合的辦法,嚴格準入和退出機制,做到“部門協作、疏堵結合、規范管理”。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