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召開的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調研座談會透露
泉州網-東南早報訊(早報記者 張素萍 林福龍 李波玲)昨日,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調研座談會召開,來自中央文史研究館的專家一行齊聚一堂,為泉州的“海絲”考察點保護把脈、支招。
記者獲悉,泉州正規劃建設國家級的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擬2016年動工建設。為了更好地保護泉州“海絲”文物,《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將于明年3月起實施,推動“海絲”保護規范化、法制化。
泉州16處考察點列入中國世遺預備名單
泉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海上絲綢之路”時的重要考察點之一。2001年,泉州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啟動“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經過數年努力,目前泉州有16處考察點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而且這些考察點,全部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據悉,泉州列入“海絲”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遺產點全國最多,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
“這些文化遺產涵蓋體現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內涵的生產基地、海港設施和交流產物三大類史跡,品類多樣、代表性與典型性杰出,為古代港口城市所罕見,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和全球突出的普遍價值,是‘海上絲綢之路’全盛時期人類文明交融豐富而獨特的見證。”會議介紹,泉州“海絲”文化遺產真實性、完整性保存較好。文化遺產點至今沒有遭受較大的人為和自然災害的破壞,歷年來得到較好的保護和修葺,現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遺產點均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
泉州正規劃設計擬建中國海絲博物館
會議透露,泉州正規劃建設國家級的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據介紹,文化部已明確表態支持項目建設,目前項目已經邀請中國著名建筑師朱培進行前期策劃和規劃設計,擬在明年動工建設。
此外,泉州繼續設立專門的“海絲”申遺常設機構。同時,在泉州海交館專門開展“海絲”學術研究、水下考古、“海絲”對外交流工作。把“海絲”申遺和保護管理的運行經費全部納入財政核算保障。
首部地方性法規鎖定“海絲”保護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泉州相繼對海絲考察點進行修繕和環境整治,共完成整治建設項目120多項,涉及7個縣(市、區)11個鄉鎮,覆蓋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
為了更好地保護泉州“海絲”遺跡,今年根據發展需要和形勢變化,泉州市人大常委會已將《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列為泉州市首部實體法進行立法。
據透露,《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將于2016年3月起實施,推動“海絲”保護規范化、法制化。
相關鏈接
泉州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16處考察點:
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江口碼頭、九日山祈風石刻、真武廟、天后宮、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老君巖石造像、開元寺、伊斯蘭教圣墓、清凈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府文廟;城市建設與交通發展史跡:德濟門遺址、洛陽橋。
此外,泉州還有德化屈斗宮古窯址、南坑窯、安平橋、龍山寺、清水巖、圭峰澳及打銀澳造船遺址等相關潛力遺產點,以及眾多館藏可移動文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