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泉州晚報訊 (記者孫燦芬)25日至28日,由國務院參事室組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安家瑤等中央調研組專家一行10人蒞泉,專題調研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遺跡保護現狀。
調研中,專家們考察了洛陽橋、九日山、開元寺、泉州灣古船陳列館、清源山、石獅六勝塔、晉江草庵、天后宮、清凈寺、圣墓、泉州海交館等十余處海絲文化重要史跡、館藏,并就南音、提線木偶、梨園戲、高甲戲、閩南歌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專項調研。
“泉州保護海絲文化措施實,成效顯著!”在昨日下午舉行的總結座談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泉州的海洋文明,是中國古老農業文明背景下的一朵奇葩。歷史上,泉州海外交通發達,海交貿易繁盛,造就“市井十洲人”的盛景,積淀了深厚的海絲文化,是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更難能可貴的是,長期以來,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海絲文化挖掘保護,推動海絲文化在對外交流上發揮重要作用,成績有目共睹。
就下階段工作,專家們寄望,泉州要立足現有良好保護基礎,進一步提升海絲文化整體保護和系統保護意識,加大對現有海絲文化遺產點周邊環境的整治;進一步加強對海絲文化遺產的調查研究,全面摸清和掌握全市海絲文化遺產的分布情況和特點,強化專題學術研究,盡快形成準確、全面、權威的研究成果。各級各部門要加強海絲文化保護工作的組織協調,調動方方面面力量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將海絲文化打造成為泉州亮麗的城市文化品牌。
市長康濤、副市長周真平參加調研和相關活動。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