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6年,“五個泉州”建設元年。
創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在這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的時刻,圍繞每一個詞匯所表征的“泉州”,市民與企業有著怎樣的期盼與憧憬?圍繞創新轉型、突圍發展,他們又在如何設想著融入其中,加油助力、添磚加瓦?
本報記者日前采訪相關業界,傾聽人們的新年愿景,走過他們心中的“五個泉州”。
創新泉州
泉州秉尚石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成秉業——創新讓林木變身綠色生產力
金融創新、技術創新、品牌創新……泉州正將創新驅動全面融入發展的各個環節。
多項創新,正推動“林下經濟”的別樣發展。在泉州秉尚石斛科技有限公司,漫山遍野的龍眼林不僅能結出龍眼果實,它們的枝干上還“孕育”著一株株6—30厘米高不等、形如鼓槌的綠色肉質植物——鼓槌石斛。
公司董事長成秉業打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第92頁介紹,“鐵皮石斛、鼓槌石斛、金釵石斛、流蘇石斛的作用都被藥典所記載認可。”
珍貴藥草的引進培植,需要大量的資金。乘“金改”東風,去年,市林業局為秉尚石斛科技有限公司送來“妙計”,公司在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展示,現場路演,籌得逾1000萬元眾籌資金及定向投資款,用于中國藥典的高端目錄產品——鼓槌石斛、蟲草石斛等名貴中藥材的引種和加工,企業綠色發展獲得了新的生機。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成秉業對創新的期待更加迫切。“石斛產品深加工規范化與技術創新希望得到政府更加‘給力’的支持。”成秉業介紹,秉尚石斛多年來不懈努力,打造了一條“選種、種植、科研、加工生產”的完整產業鏈條,研發了凍干法、微波低溫干燥法、超低溫打粉等技術,相較以往的“石斛超微粉”產品,能更有效地避免植物堿的流失,保持石斛的化學成分。通過技術創新,經過深加工,能大大提高產品附加值,為種植農戶和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林下經濟”的創新,還創造出農業、旅游等多個領域的經濟價值。秉尚公司計劃建設石斛種質資源圃,引進76種珍稀石斛種苗,示范帶動周邊更多的農戶推廣種植石斛,為推廣優質特色藥用石斛的種苗培育和規范化種植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并結合開發休閑農業,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與繁榮。
2016年,成秉業希望,“金改”架起更好的農業企業融資橋梁和渠道,農業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得到更多扶持和引導,打造更為強勁的綠色生產力,讓“林下經濟”煥發更大的生機。 (游怡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