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呂春榮)“能不能生二孩”、“生不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辦”,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后,諸如此類的話題一直被民眾街談巷議。今年年初,隨著全面兩孩政策正式實施,不少符合生育政策的家庭正式把二孩計劃提上日程。但生育熱情背后,經濟壓力、職業影響、心力精力等都是這些家庭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
90后小兩口搶生二孩:高育兒成本是障礙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90后開始走入婚姻殿堂,其中,不少人更已早早地為人父母,兩孩政策來臨,這些90后組建的家庭也開始考慮起生育二孩問題。
全面兩孩政策,對于90后福建姑娘鄭潔就是個好消息。鄭潔自己雖不是獨生子女,但她深知身邊獨生子女朋友的那種特有的“孤獨”,因此,她就下定決心不讓自己的孩子今后在孤單中成長。
如今,鄭潔的孩子馬上四歲了,不再需要過多的照顧,在她看來,這是她可以考慮再要一個孩子的重要前提。然而,生兒容易養兒難,對于月收入尚未過萬的鄭潔家庭,如今的高育兒成本是她和丈夫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網絡上曾有人為北漂族育兒算了一筆賬,以一個北漂三口之家為例,從懷孕開始到孩子大學畢業,按照最基本的花費標準估算,大概需要花費40多萬元。
在中小城市,雖然育兒成本不如北京那么高,但細算下來,高額花費也可想象。按鄭潔自己的換算,在他的家鄉,這樣的“育兒成本”至少也得二三十萬元。
“高育兒成本差點讓我們打了退堂鼓,畢竟同時撫養兩個小孩對于我們而言,并非易事,孩子上個學,隨隨便便就可能要花上萬元。”鄭潔說,最后還是雙方父母做堅強后盾,在自己父母和公婆的強力支持下,她和丈夫決心再要一個孩子。
“雖然育兒成本單靠父母承擔并不一定夠,但我們堅信,只要通過努力,我們還是能讓孩子健康成長的。”鄭潔說。
80后忙備孕:恐個人職業前程受影響
全面放開兩孩政策后,80后成了許多人眼中生育二孩的主力軍。
相比90后擔心生二孩后,要面對十分實際的經濟問題,80后年輕人如今已經工作多年并且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然而面對再生一個孩子,他們也有自己憂慮。
1984年出生的上海姑娘盧云,目前正忙著備孕。雖然個人生二孩的意愿并不高,但丈夫的心愿以及6歲兒子的熱情,讓盧云很難拒絕二孩計劃。不過,面對懷孕,盧云如今擔心這會影響自己的職業前程。
盧云是職場上的女強人,目前正在上海某地產公司擔任設計師,一心想盡快走入管理層的她,害怕因生二孩的原因,影響自己在公司里的“仕途”。
“從懷孕到哺乳,前前后后我可能就要休整兩年,才能重新進入工作狀態。而這就意味著,領導會擔心我不能出差去和客戶談業務,到時,總可能會有人來頂替我。”
盧云說,“現在行業競爭大,能拿到訂單很難,有時拿一個訂單所需要的周期特別長,而我休整期那么長,這不僅會讓我失去晉升的機遇,同時難免會讓領導感到不舒服。”
70后家庭拼二孩:最憂精力不夠,心力不足
不同于90后與80后,1978年出生的林然,她生二孩最擔心的是自己的身體和精力。
今年就要38歲的林然,已打算成為一名高齡產婦。林然和丈夫都是教師,此前,由于政策不允許,絲毫沒有動過生二孩的念頭。如今,全面兩孩政策的放開,一直就希望再要一個孩子的林然,也產生了生育二孩的沖動。
林然說,“現在醫學技術那么發達,高齡產婦生孩子的安全問題,我并不擔心,因此,我決定再要一個孩子。”
“這可能是我生二孩的最后機會了,再過幾年,身體就真的受不了了。”林然說。
去年11月,國家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階段全國符合全面兩孩政策條件的夫婦大約有9000多萬對,其中60%育齡婦女超過35歲,40歲上下的各占一半,城鄉比重差不多。其實,像林然這樣符合全面兩孩政策的高齡備孕人群并不少。
“兩孩政策,對于我們70后,確實是及時雨。”林然的丈夫陳易表示,自己還是希望再多一個孩子,很支持妻子的生育意愿。
“但有些問題也需要我們直視,其中我最擔心的還是我們夫妻倆的心力精力問題。”陳易說,“如今,我們夫妻倆都38歲了,如果現在再生一個孩子,以后等到他讀初中、高中,我們都已經50多歲,那時,再去照顧撫養他,就怕有心無力。”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