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風景區山上清古鎮天師府添了一隊御火神兵——“上清古鎮女子消防志愿服務隊”。這支“娘子軍”由57名女導游、女干部、女居民組成,她們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文物古建筑“愛心認領保護”行動,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上清古鎮開展了一系列消防志愿服務活動,探索出了一條志愿者參與古城、古鎮、古村尤其是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護的新路子。
2015年12月,上清古鎮女子消防志愿服務隊因工作業績卓越,被江西省文明委授予了“江西省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的稱號。
御火真功在于“勤”
2015年12月21日9時許,筆者跟隨龍虎山消防大隊消防人員來到上清古鎮。
上清古鎮距離鷹潭市區25公里,集鎮面積0.47平方千米,人口近2萬人,2007年6月入選第三批全國歷史文化名鎮。“這里古跡眾多,任何意外我們都承擔不起。”龍虎山大隊防火參謀王小龍介紹,僅2000米長的上清古街上就有長慶坊、留候家廟、天師府、留候第、天源德藥棧、天主教堂等,鎮東面有上清宮、東隱院、東岳宮,東北面有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書院,瀘溪河對岸有明朝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
王麗菊是龍虎山風景區陸上景點導游管理所所長,也是首批上清古鎮女子消防志愿服務隊員,現如今已經成為隊長。天師府正是其“愛心認領保護”的古建筑之一。
王麗菊說,1930年大上清宮不慎失火,殿宇道院化為灰燼,僅存福地門、下馬亭、午朝門、鐘樓、東隱院和福地門前的三座碑亭,僅剩東隱院較好地保存下來。“古鎮再也不能經歷火殤了。”王麗菊介紹,上清古鎮女子消防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每天與第一批游客一起進門,送走最后一批游客才回家。
導游講解中傳播消防知識
每天早上8點,王麗菊就帶著小喇叭、紅綬帶和小紅帽來到天師府。她說,帶領每一批游客參觀天師府的過程中,她都要講解防火知識。
9時30分,王麗菊帶著游客走進天師府,流利地講解天師府的歷史,并提示游客在景區該如何注意防范火災。就在講解過程中,有一名游客拿出香煙,被王麗菊制止了。她告訴這位游客,古建筑不能再受到半點傷害了。在大家的監督下,游客將香煙放進了口袋。
一個小時后,王麗菊將這批游客送走,來不及休息的她又開始在天師府里溜達起來。王麗菊說,杜絕火患沒有什么訣竅,“多走幾遍,什么都解決了。”她介紹,天師府現存6000平方米左右的建筑,每個古建筑內都放置了滅火器、水槍、水帶等,她每天都要把這6000平方米不留死角地檢查一遍。
文物古建筑由志愿者認領保護
據了解,上清古鎮女子消防志愿服務隊現有58名志愿者,她們中年齡最大的42歲,年齡最小的18歲,全隊平均年齡27歲。
龍虎山大隊防火參謀王小龍介紹,大隊對這支隊伍進行了嚴格的培訓。志愿者們自發組織了文物古建筑“愛心認領保護”行動。每4名志愿者組成1個小組,對上清古鎮范圍內的各級文物古建筑進行“4對1”的“愛心認領保護”,認領保護內容涉及對觀光游客和管理人員宣傳消防知識、每天輪流進行1次巡視、每周進行1次隱患排查、配合開展消防安全集中整治活動、督促管理人員整改火災隱患、發現火情迅速報警組織撲救等6個方面。
據統計,志愿者們已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嗣漢天師府三省堂、大上清宮東隱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源德藥棧;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上清天主教堂、留侯家廟組、長慶坊組等14處文物古建掛上了《愛心認領保護牌》,累計查找并糾正火災隱患10多處,散發消防宣傳資料800份(冊),深入居民家中排查火災隱患50多處。
王麗菊說,她要號召姐妹們長期做下去,讓古鎮古建筑、古鎮居民遠離火患。(文/圖 周演鋒 黃建華)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