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推測—— 泉州或為“南海一號”始發港
泉州網-泉州晚報訊(本報記者 黃雅珊/文 CFP/供圖)在水下沉睡800多年后,滿載船貨的“南海一號”古沉船歷經多次整體打撈和考古發掘,目前已出土文物超過1.4萬件套。專家推測它是屬于南宋中晚期一艘“福船”類型的古船。9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文物局等單位在廣東海陵島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發布“南海一號”保護發掘項目最新進展,公布了沉船類型、船貨發掘最新發現以及推測的沉船年代等重要考古新發現。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成基說,考古科研人員在發掘中發現,“南海一號”船內現存的貨物以瓷器、鐵器為主,其中,瓷器主要是當時南方著名窯口的產品。記者了解到,“南海一號”船上的貨物包括德化窯白瓷和青白瓷,其中大部分醬黑釉和綠釉器物為晉江磁灶窯土尾庵、蜘蛛山等窯址的南宋晚期產品。多位專家推測,泉州或為“南海一號”始發港。
船上所載瓷器 主要來自泉州
此前媒體報道稱,相關專家表示可以肯定“南海一號”是福建商船,船上所載為民用瓷器,主要產地是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其中德化窯瓷器主要是現在的德化三班、蓋德一帶生產的。
泉州海交館研究員李國清被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聘任為“南海一號”保護工作專家顧問,曾參與此前階段的發掘。他說,在之前發掘的大量瓷器中,有過半瓷器產自德化窯和磁灶窯,曾發現有口徑達30厘米—40厘米的德化窯大盤,這在國內傳世不多。當時,他預計整船將發掘出7萬—8萬件瓷器。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