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溪茶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是:突出文化與產業的融合互動,鐵觀音與藤鐵工藝“兩鐵”的融合互動,高端茶與大眾茶的融合互動,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互動,茶業與旅游的融合互動,“走出去”與“請進來”融合互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互動,“茶路”與“絲路”融合,在融合創新、轉型發展,建設現代茶業方面取得新突破。
安溪有十萬茶商團隊,分散在全國各地,并在全國各地建立茶葉協會分會,如何發揮他們的作用?安溪縣政府提出四個關鍵詞:抱團、回歸、發力、精準。
□本報記者 謝偉端 陳小陽 文/圖
眾籌股東 利益共享
安溪縣有10多萬的茶商團隊,在2000年以后曾經在全國掀起鐵觀音熱潮。但隨著全國茶葉產大于銷日益嚴重,多茶類競爭愈發激烈,消費熱點輪動,加之各種茶葉市場混亂、質量參差不齊。10多萬茶商力量小而分散,已不能適應市場發展和消費者需求。如何繼續保住發展態勢,抱團是關鍵。
怎樣抱團?福州分會創造性提出“打造行好韻茶業公司,作為福州茶商共同的安溪鐵觀音品牌,進行統一運作,形成強大合力,來撬動市場”的發展策略,統一注冊了行好韻茶業品牌和公司。
怎么運作?用實行“眾籌股東模式”作為行好韻的企業運作模式(即行好韻銷售商,既是行好韻的股東,也是行好韻的品牌代理商),股東分享收益,利益共享,榮辱與共。使所有茶商團結一致,目前已有近百家在榕茶店成為“行好韻”的聯盟商。
如何管理?行好韻組建專家團隊,建立茶葉基地,建設統一的標準化廠房,并堅持做到茶葉基地管理,茶葉初制、加工等全部生產加工環節均按照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要求執行。為了做到產品質量穩定持續,行好韻強化“公司聯系基地”模式,從基地的標準化做起,層層把控,確保產品生產始終如一,產品品質一如既往。加強茶園基礎管理的同時,建立從茶園到茶杯的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每一份產品都有一個可查詢的標識碼,每一份產品都有檢測報告,給消費者看得見的安全。
好處在哪里?這個模式就是在加強茶葉品質和質量安全管理的基礎上,集中資源、集中力量、統一運作,形成強大合力,撬動市場,打造安溪鐵觀音公共品牌。在中國茶葉市場進入“寒冬”,行好韻模式的探索無疑是“抱團取暖”的一次積極嘗試,也是整合當前安溪茶商各自為政、小打小鬧格局的可操作模式。安溪縣政府相關負責人希望各地分會積極借鑒,創造更多的安溪鐵觀音“行好韻”公司。
倡導重搖重發酵 揉捻環節不可少
回歸,就是茶藝回歸、茶企回歸。
一方面,引導制茶工藝向傳統回歸、向國家標準回歸。輕搖青輕發酵工藝,在早期開拓市場特別是綠茶銷區起到重要作用,但人喝茶的口感會越來越重,如不改變輕搖青輕發酵做法,不揉捻,現有市場就難以鞏固。按照傳統工藝制作的鐵觀音,青蒂綠腹紅鑲邊,喝起來蘭花香、觀音韻明顯,滋味醇厚綿長。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消費者已識鐵觀音滋味,失卻傳統味的鐵觀音打動不了老茶客。
當今茶市,工藝創新、口味創新、價值創新方興未艾,市場熱點輪動不斷加快,安溪鐵觀音如何突破重圍?當年,安溪鐵觀音從重搖青重發酵走向輕搖青輕發酵,目的是茶品創新、價值創新;今天,輕搖青輕發酵回歸重搖青重發酵,不僅是為了回歸傳統,目的仍在于茶品創新、價值創新。
回歸傳統,推動制作工藝從“輕”變 “重”,必須從茶園基礎管理做起,近年,安溪將茶園土壤改良的重點放在施有機肥如種綠肥,施羊糞、牛糞、豆餅豆漿,稻草覆蓋等,推行配方施肥、種植黃花菜等,一些企業、合作社通過利用山地養牛、養羊,種植、養殖一體化,既解決了有機肥來源,又增加了收入。回歸傳統,必須積極倡導重搖青重發酵。回歸傳統,揉捻這一環節絕對不能少。
另一方面要加快茶企“回歸”,共創多贏局面。去年安溪全縣茶業工作會上,縣領導明確提出,要重點扶持證明商標用標企業,但是,從目前108家用標企業來看,在外茶商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多,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外茶商茶企注冊地在外,且沒有自有管控的基地。各地茶企、茶商要主動適應食品質量安全要求,大力構建“茶企+合作社+茶農”的產地利益共同體,讓在外茶商茶企的資金、經驗、技術、人才、資源在“回歸”中取得倍增效應。
全力提升 美譽度
鐵觀音,香氣不可謂不足,口感不可謂不甘、不醇、不厚,但是這幾年,市場局面卻難以打開,美譽度受損。今年,要以安溪鐵觀音認定品牌價值位居中國地理標志品牌價值第二位、茶葉類第一位為契機發力,全力提升品牌美譽度。
去年12月,安溪鐵觀音獲國家質檢總局認定地理標志茶葉品牌價值全國第一,發布品牌價值的是國家質檢總局,含金量十分足。業界認為,這再次印證“安溪鐵觀音”品牌強大的行業主導力和市場競爭力,彰顯在品牌影響、產業提升和市場拓展方面的巨大成功,為進一步提升品牌美譽度提供了有利契機。
今年安溪縣委、縣政府將持續加大“上央視、進銷區”力度,借力高端,強力發聲,精準營銷,彰顯安溪鐵觀音品牌形象,傳遞出安溪鐵觀音綠色、健康、品位正能量。安溪縣茶葉協會及茶商要積極呼應,講好“安溪茶事”,全面推介安溪鐵觀音的品飲藝術、健康功效和文化價值,深化與各個茶葉主銷區的茶葉市場、文化特色的深度互動,與各茶葉主產地區開展產業和人才的交流合作。
如何認識安溪鐵觀音獲評茶葉品牌價值第一,如何運作、讓其發揮更大作用,需要群策群力。經銷商眼中的安溪鐵觀音應該具備這么幾個硬件:一是生態、健康,有質量底線(沒達到一定標準是不能上市的),是中國茶市最讓人放心的茶葉產品、最具健康功效的茶葉產品;二是不用冰箱儲存,滋味醇厚,香氣是其他茶葉不可比擬的。
構筑 “茶香通道”
面對當前茶市,茶商要精準定位、精準營銷、精準宣傳。
在各大名茶競爭中,安溪鐵觀音形美、香高、味醇的品質特性,“不冷不熱”的中庸秉性,尤其是獨特的做青工藝,通過動靜相生促使鮮葉酶促氧化反應,塑造“蘭花香、觀音韻”特質,兼具綠茶的鮮爽和紅茶的甘醇。依然是占領市場的“利器”;十萬營銷大軍形成的渠道優勢,以及數百家規模茶企、品牌茶企形成的加工能力和市場影響力,茶人的創新創業精神,更是其他茶區在短期內難以逾越的,安溪鐵觀音的比較優勢、綜合實力依然十分突出。關鍵是如何定位,要根據安溪縣委、縣政府六個融合的思路,留住老客戶,培育新客戶;開辟新市場、拓展新渠道。比如,在保值增值上做文章,讓經銷商、投資者獲得更高的投資價值。比如,可以從打造“大師茶”“莊園茶”“定制茶”“名山名茶”等個性茶品入手,推行茶葉嫩采,采用深發酵工藝制作,借鑒年份酒的概念,再結合茶葉拍賣制度,做些文章。
當前,從經濟大環境和產業發展狀況來看,茶產業整體發展態勢還不容樂觀,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國際關系的日益緊密,市場格局進一步打開,安溪茶人要順勢而為,準確把握發展方向:立足國內,放眼國際,統籌用好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積極實施安溪茶“走出去”戰略,加快國際化步伐,借力中央、省市各級政府政策優惠的“東風”, 主動對接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鋪設“一帶一路”、構筑“茶香通道”,提升安溪鐵觀音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占有率;要立足傳統,創新營銷,實現線上線下“兩輪驅動”。
要針對市場熱點和消費者關心關注的重點,進行精準宣傳。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