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引發了“雙創熱潮”。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日前開幕后,大會收到數十份與推動我市“創新創業”建設緊密相關的提案。委員們從文化培植、氛圍營造、構建平臺等領域著眼,為推動我市“創新創業”建設建言獻策。 □本報記者 殷斯麒
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農工黨泉州市委認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先要構建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創新創業生態又叫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包含政策要素、金融要素、文化要素、支撐體系要素、人力資本要素和市場要素六個方面要素。我市雖然擁有能成為優秀創業城市的創業人才、民間資本等要素,但仍缺乏優良的創業生態,造成了部分本地優質創業企業的外流,對泉州的創新創業帶來了損失。
提案建議,打造我市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首先要建設一個能夠推動不斷創新的環境與氛圍,即線上與線下的創新迭代;推動競合發展,企業從競爭戰略走向競合為大勢所趨;推動實業與資本互融;跨行業跨領域融合是持續創新的法則。要進一步簡政放權,大力發展扎根在泉州本地、包容性強、聯系廣泛的創業促進類的社會組織,不斷構建有助于創業的社會資本,促進提升競爭力。
挖掘高校創新創業潛力
發展創新創業,要發揮好高校的智庫作用。民進泉州市委認為,可以深入開辟高校創新創業陣地,鼓勵在校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
提案建議,鼓勵在泉高校和有關園區聯合規劃發展一批智能化創客空間,持續培養以教師和學生群體為主的創客群體,為創業創新活動和項目孵化提供空間。同時完善創業服務,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創業培訓、工商注冊、創業交流、融資對接等幫助,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和活動有機結合,著力發展一批適應大眾創新創業需求和特點,具有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特點的創客孵化型、專業服務型、投資促進型、培訓輔導型、媒體延伸型等新型眾創空間載體。
市政協委員黃金電認為要將高校作為創新創業重要陣地。他建議泉州市各高職院校應統籌進行創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將創業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養方案,成立創業型人才培養學院, 開設創業教育先鋒班、企業接班人培養班等。
盤活存量資源打造“集聚”效應
致公黨泉州市委認為,我市要建設更多眾創空間,并進一步打造眾創空間“集聚區”,要推動創新創業資源開放共享與銜接,使眾創空間的發展步入良性軌道。
提案中建議,打造眾創空間可以盤活存量資源,進行“三舊改造”。我市存在大量的“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在“三舊改造”過程中,特別是老城區、主要產業集群區,要防止“一拆了之”、大興房地產等,將更多資源用以培育發展眾創空間。
此外,致公黨泉州市委建議要加強規劃引導,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眾創空間發展。使各類主體、資源更好地“聚合”以產生更大的“磁吸”和“聚變”效應。例如可以利用“金改區”政策,依托海峽股權泉州交易中心,聚集投融資人才,打造金融眾創空間;發揮“東亞文化之都”、“亞洲藝術節”等影響力,在古城建設“文化眾創空間”;利用晉江陸地港、晉江國際機場、泉州港等,打造“物流眾創空間、跨界電商眾創空間”等等。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