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去了8個月,在廣東清遠購買了一輛小汽車的李先生,還沒有拿到車輛合格證,車輛上不了牌,買不了保險,李先生的車還是“黑車”。
最大的問題是,李先生購車的4S店已經關閉,找汽車廠商投訴很難找到責任主體,成為“無頭案”。去年開始,汽車經銷商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直接反饋到消費市場的是,被抵押到銀行的車輛合格證無法及時贖回,相關投訴大幅度增加。
據汽車投訴網提供的數據,2015年全年,其接到有關合格證的投訴,同比2014年上漲26.03%,相對于2013年,投訴量激增129.32%。
車輛合格證投訴增加
車輛合格證是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的證明,它由機動車生產企業印制并隨車發送,是消費者汽車掛牌和購買保險的有效憑證。這意味著,沒有合格證就不能正常掛牌,部分險種也不能生效。
但根據汽車“三包”政策第十二條規定:銷售者銷售家用汽車產品需要向消費者交付合格的家用汽車產品以及發票,明示并交付產品使用說明書、“三包”憑證、維修保養手冊等隨車文件。
所以,在車輛交接文件中,唯獨沒有合格證。這就為經銷商保留了一種融資渠道。現實中,市場普遍存在以“車輛合格證抵押貸款”的融資模式。
具體而言,每一輛汽車從車企發往4S店,同時就附帶了車輛合格證。但汽車銷售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資金運轉。車企要求4S店做出提車計劃,不管市場銷售狀況如何,在既定時間都要求提車。
“大部分4S店都有一定量的庫存車,他們往往把合格證抵押到銀行拿到貸款,以獲得運轉的資金。”廣州一家4S店的負責人稱。
車輛合格證抵押投訴的直接原因是,4S店將車輛銷售出去,但車主付款后,4S店并沒有將所付款項拿去給銀行,贖回該車輛的合格證,資金挪做他用。
“這種狀況就導致了消費者已經拿到車,但拿不到車輛合格證,上不了牌買不了保險。”上述4S店人士稱,消費者手中的車成為“黑車”,無法上路。
“這是行業內的明規則。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就照顧到了經銷商的融資需求,而忽略消費者所遇到的風險。所以,這件事情的出現與‘三包’政策的缺陷也有很大關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
很多消費者很難在提車時識別這個問題,原因是辦理上牌等手續往往要延遲幾天,按照正常程序,這個時間4S店恰好可以贖回車輛合格證。而4S店的經營和資金狀況,只有少數管理人員和老板清楚。
“主動權掌握在4S店手里,消費者只能在后期采用投訴維權。這種情況下,最近兩年不能及時贖回車輛合格證的糾紛增加了很多。”上述人士稱。
消費者面對侵權,解決的方式往往是先找4S店協商。大部分4S店通常是短期資金周轉困難,將該輛車的車款轉作他用,在延遲一定時間后把合格證贖回;但有部分4S店資金鏈斷裂,甚至倒閉,消費者維權就會陷入絕境。
經銷商壓力大是主因
“盈利狀況一年不如一年,去年很多同行都過得很辛苦。賣車不賺錢是肯定的,而且售后也受到很多挑戰。”有經銷商表示。
事實上,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銷量還在增長,去年銷量達到2459.76萬輛,同比增長4.68%,市場增長的情況下,經銷商面臨的困難為何呈加速度增多?
導致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競爭加劇,很多汽車廠商不斷擴充渠道,品牌內部競爭加劇,國家反壟斷又打擊同城經銷商之間的“銷售同盟”;各個品牌之間價格戰也很嚴重;售后市場受到網上商城、上門服務等新事物的沖擊。
經銷商盈利模式挑戰越來越大,過去以精品、維修保養、小病大修的高利潤養店的方式,導致車主普遍意識到,到4S店就會被坑,車主返店率在降低。信息透明化以及消費更理性,后市場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度壓縮。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15汽車經銷商滿意度調查》顯示,2015年經銷商盈利狀況很不樂觀,約三成經銷商虧損。其中,48.5%的經銷商經營狀況與2014年持平,21.8%的經銷商盈利,29.7%的經銷商處于虧損狀態。
“受沖擊最大的還是最近兩年新開的店,老店因為有較大的保有量,很多還是賺錢的。”一位汽車廠商內部人士稱,4S店的兩極分化也很嚴重,有些店一年還有豐厚的利潤,但新店很難打開局面,苦苦掙扎。
五年前,合資品牌開一家4S店,動輒投資上千萬元,投資巨大導致了目前的困局。中國汽車市場仍然被海外品牌認為是全球最好的市場,但如何開拓銷售渠道已是難題,招商已經沒那么容易。
“現在我們允許在三四線城市,可以根據市場調整投資額度,比如開一家店投資可能是700萬元,也有可能是300萬元或400萬元。”一位豪華車品牌的銷售負責人稱。
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經銷商還款不及時是此類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所以經銷商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廠家沒有義務承擔經銷商資金鏈的斷裂責任。對消費者來說,把錢交付給經銷商,自己購買的汽車上不了牌照,消費者可以放大到車企,但從法律約定來講,該事件涉及的是經銷商和消費者兩者之間的關系,不涉及到廠家。”一位經銷商集團的銷售老總向表示,這也體現出經銷商多年來在畸形交易方式下的無奈。
雖然如此,經銷商和廠家屬于共生關系,經銷商應該對其經營狀況承擔主要責任,但也不排除廠家在其中應該起到的作用和承擔的責任,經銷商倒閉、消費者無法上牌,傷害的往往是汽車品牌。因此,有些廠家依然愿意從消費者的角度解決問題,將矛盾進行內部處理。
一種做法是,一旦證實消費者從4S店購車后因沒有合格證無法上牌,廠家會為消費者補發合格證。有些廠家則會回購經銷商的庫存車,幫助經銷商緩解燃眉之急。“要看是行業問題還是個別問題,如果是行業問題,廠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減少經銷商供給,為經銷商加快返利節奏,提前估計考核返利,這些方式也能夠幫助經銷商解決問題。”上述銷售老總稱。
但現實并非如此美好,不是所有汽車廠家都會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所以大部分消費者遇到上述問題依然很困擾。中消協提醒消費者,購車時應仔細查看合格證,比對一下合格證上的車架號和發動機號。如果消費者在購車時遇到經銷商不能同時交付合格證的情況,應與經銷商書面詳細約定經銷商交付合格證的具體時間、逾期交付的違約責任及意外損失的賠償條款等,以便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遇有經營者不能履行義務,要及時主張權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