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臺的《福建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專項規劃》指出,福建省將積極推進各大中心城市旅游發展,做大總量、做強產業。力爭到2020年,打造廈門、福州、泉州三大千億級旅游產業城市。
同時,福建省將重點扶持發展福泉漳海絲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凸顯泉州多元文化優勢,做強“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品牌影響力,通過海絲主題旅游項目建設,打造全國海絲旅游先行示范區。□泉州網-泉州晚報記者 游怡冰 實習生 李玲玲
全省目標 2020年旅游總收入突破7000億元
根據專項規劃,福建省旅游業的發展目標為,圍繞建設“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和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加快建設全域生態旅游省、全國生態旅游先行區、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合作先行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核心區,實現產業規模、產業結構、產品體系和品牌形象的全面升級。
到2020年,全省年接待游客總量力爭突破5億人次,年均增長14%以上,旅游總收入力爭突破7000億元,年均增長16%以上,旅游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省內居民人均出游達6次以上,旅游人均消費達1400元,旅游購物消費占總消費比重達25%;到2020年,國內過夜游客比重達60%,入境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
旅游產業帶 串聯泉州、福州等建設藍色海絲旅游帶
福建省將依托日趨完善的全省高速鐵路干線和高速公路網,整合沿線旅游資源,凸顯海絲、生態和紅色特色,提升藍色濱海帶和綠色生態帶,構建紅色旅游帶,形成全省“藍、綠、紅”三帶互動。
其中,藍色海絲生態旅游帶部分,福建省將以海絲文化為紐帶,串聯福州、泉州、漳州等濱海城市(區),推進濱海旅游向海洋、海島旅游拓展,重點發展海絲文化體驗、濱海度假等旅游產品,建設海絲特色鮮明、品牌效應顯著的藍色海上絲路旅游帶。
福建省同時打造清新海絲度假、清新生態體驗、清新生活休閑三類品牌產品。積極推進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展示中心、海絲文化體驗園(泉州閩南文化生態園)、海絲世博城、海絲古沉船博物館等重大建設項目,打造海絲文化引領性產品。結合海洋牧場建設,重點支持泉州惠嶼島等打造漁家海岸,增加漁文化休閑與特色體驗,發展漁事體驗旅游產品。以大戴云旅游區為試點,促進茶、木、泉、瓷、香等工藝產業與生態旅游深度融合,建設生活體驗型休閑旅游目的地。
旅游+城鎮化 加快泉州一小時環城旅游圈建設
福建省將加快旅游+城鎮化建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推進福州、廈門、泉州一小時環城旅游圈建設,豐富城市周邊休閑產品,推出城市周邊休閑自駕游線。開展旅游全域化市縣試點工作,積極創建一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力爭到2020年,全省初步建成10個全域旅游市、縣。
同時,福建省將打造培育包括大戴云旅游產業集聚區在內的六大新興集聚區。以戴云山脈為核心,整合泉州市德化縣、永春縣,福州市永泰縣,莆田市仙游縣,三明市尤溪縣、大田縣等四市六縣資源,建設大戴云山旅游區,培育閩中生態休閑旅游新增長極。堅持“一縣一特色”發展原則,突顯德化瓷都、永春香都、永泰溫泉、仙游古典工藝等不同主題,構建以生態旅游為基礎、文化體驗為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系,重點建設陶瓷文化村、香道文化產業園、溫泉休閑養生示范區等項目和園區。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