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州地區的微電影如雨后春筍般成長,從商業化營銷到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宣傳片,再到出于個人興趣愛好而攝制的,泉州的微電影涵蓋人物、政務、情感、旅游、美食等方方面面。
龐大的泉州微電影隊伍,究竟形成怎樣一個演藝圈?一部部拿下多項大獎的微電影,又捧紅了多少草根演員?在日漸發展的泉州影視圈里,這群本土演員等來了演藝生涯的春天嗎?泉州這片土壤給他們帶來多大的生存空間?
近日早報記者走進泉州多家影視傳媒公司,揭秘泉州影視圈演員的真實狀況。
小本投資微電影首選本土演員
日前泉州嘉華盛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制片人劉清水特別忙,一方面由他導演的本土微電影《燈謎記》還在緊張拍攝中;另一方面,他要開始忙著張羅下一部微電影《真心英雄》的演員。
相比小投資的《燈謎記》,投資力度稍大的《真心英雄》要費心得多,在演員選擇方面,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如果微電影投資較小,題材偏向本地化,那我們一般會在泉州地區找本土演員。如果投資力度較大,一般我們會去廈門、福州,甚至長沙、上海、北京等地挑選主演。至于跑龍套的和群眾演員,還是以本地演員為主。”劉清水介紹。
對此,泉州點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制片人黃柏清表示,在微電影男、女主角選擇上,他們也是如此,大投資外出找演員,而片酬實惠的本土演員是小成本投資微電影的首選。
本土主角片酬很少超2000元
今年1月份,泉州首部網絡喜劇《奔跑吧屌絲》上映后頗受歡迎,而劇中扮演男一號的吳濤更是泉州演藝圈的“當紅小花旦”。然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位“當紅小花旦”說:“靠演戲吃飯?那我早就餓死了。”
劉清水介紹,在他接手的片子中,演員片酬普遍不高。“泉州本地演員一般是500-1500元,很少超過1000元。如果從福州、廈門或上海、北京邀請主角,片酬會稍微高一些,但一般也不超過2000元,只是路途遙遠,我們會給他們報銷車馬費用。”
黃柏清表示,他們公司所出的片酬也在1500元左右,很少突破2000元。
“我拍戲僅僅是出于興趣愛好,在泉州靠這行吃飯的人基本沒有,我認識的演員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出于興趣愛好在閑暇時間接點戲拍。”吳濤的主業是活動主持人,每個月收入一兩萬元,而拍戲每個月給他帶來的收入少之又少。
“泉州以小成本投資的電影為主,本來投入就少,演員的片酬自然低,而且量也不多,一個月根本沒有多少戲份,有時兩三個月才有一些戲份,所以在泉州,演員這份工作并不能養家糊口。”吳濤說。
海選的群眾演員基本零片酬
當年劉德華《失孤》劇組來泉州拍攝時,劉清水負責統籌群眾演員,那時每名群眾演員每天幾乎都可以領到50-100元的片酬。對泉州群眾而言,這是很少見的,只有外來的大劇組來泉拍攝時,群眾演員才有片酬。
黃柏清告訴記者,他們在拍攝過程中需要群眾演員跑龍套時,會先問問身邊的朋友有沒有興趣客串。如果沒有,工作人員會自己客串,基本上不會花錢請人當群眾演員。記者了解到,在泉州本土影視公司自行拍攝的微電影、網絡劇中,跑龍套和群眾演員幾乎都是零片酬。
劉清水介紹,每次拍攝前,他們會將消息放出,海選群眾演員,這些人都是憑興趣愛好前來客串玩玩,幾乎沒有片酬。“小成本投資,如果連群眾演員都要支付片酬,估計很多劇組都受不了。”
泉州草根演員洪及響是業內熟識的群眾演員,許多劇組需要群眾演員時都會找他,他只要有時間都會去客串。“沒有片酬沒關系,主要是獲得另一番體驗,泉州很多自愿免費當群眾演員的人只是單憑興趣,趁機玩玩,過把戲癮。”
借勢文都今后或有大發展
記者調查了解到,泉州地區的演員幾乎都是業余演員,而這些業余演員又集中在活動主持人、模特、大學生、歌劇團員工這些群體,幾乎沒有科班出身的。
“泉州地區的演員很少有紅起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深造,缺乏專業化,教育專業度不夠,這跟泉州沒有專業的戲劇學院、影視體系不完善有很大的關系。”劉清水說。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捧紅一位演員,不單單靠自身能力,還要靠電影公司的攝制水平、包裝、推廣營銷等環節。而傳媒行業較為薄弱的泉州,幾乎沒有實力雄厚的電影公司。他直言不諱:“不是說泉州沒有大牌演員,是這里的土壤不夠肥沃,培養不了出眾的演員,而且平臺有限,留不住人才,從泉州走出去并發展良好的能人并不少。”
“泉州電影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感嘆之余,劉清水也看到了希望,他說泉州獲得首屆東亞文化之都稱號后,越來越多的外來大劇組慕名來泉州拍戲,為愛好表演者提供更多、更寬廣的舞臺,他相信今后泉州影視有更好的發展。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