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股轉公司)昨日正式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試行)》。辦法于6月27日起正式施行。這也意味著,這一擴容至全國不足三年,即收獲7000多家掛牌企業的市場,被一分為二,正式進入創新層和基礎層并驅的雙層時代。
明確創新層“門檻”
對于創新層準入,《辦法》設置了三套并行標準:1、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年平均凈利潤不少于2000萬元(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最近兩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2、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年均復合增長率不低于50%;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于4000萬元;股本不少于2000萬股;3、最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億元,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少于5000萬元,做市商家數不少于6家,合格投資者不少于50人。
滿足以上條件之一的掛牌公司就可以進入創新層。
層級每年一調整
為防止部分掛牌公司通過虛假信息披露、市場操縱等不合規手段進入創新層,分層管理辦法增加了強制調整的情形。出現以下情形之一的,自該情形認定之日起20個轉讓日內直接調整至基礎層:一是掛牌公司因更正年報數據導致財務指標不符合創新層標準的;二是掛牌公司被認定存在財務造假或者市場操縱等情形,導致掛牌公司不符合創新層標準的;三是掛牌公司不符合創新層公司治理要求且持續時間達到3個月以上的;四是股轉公司認定的其他情形。
此外,《辦法》規定層級每年調整,不符合創新層維持標準的公司,應調整進入基礎層。股轉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市場分層不是將掛牌公司簡單地分為“好與壞”“優與次”,而是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和具有不同市場需求的掛牌公司提供與其相適應的資本市場平臺。
分層能否提升流動性?
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超過7000家,但與市場體量、功能、影響力繼續上升相比,新三板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似乎并未明顯提升,最近每周交易金額跌至30億元上下,做市指數自2015年4月份的最高點一路往下,最近4個月更是一直在1200點左右徘徊。投資者關心:在未來分層機制即將推出的情況下,能否實現流動性向新三板優質公司傾斜,從而提升市場活躍度和融資能力?
有分析認為,日益增多的掛牌企業數量,對新三板投資者造成遴選難度,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市場流動性??偛课挥诒本┑囊患掖笮腿绦氯宸治鰩燁A測,在新三板分為兩層后,創新層企業盈利成立、成長能力優于中小企業板以及創業板,將成為成長股大本營。此外,創新層占新三板成交金額比重或將超過80%。
“股轉系統官方劃定標準,為市場區分出優質公司,毫無疑問的是,這些公司將受到市場資金追捧。”武漢一家券商研究部負責人說道。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