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收官之戰,滬深兩市在券商等藍籌品種帶領下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6月1日海外市場直接投資A股的最大規模ETF——南方富時中國A50ETF獲得凈申購,規模為12.5億元人民幣,5月底6月初這一周總凈申購流入金額超過56億元人民幣。一時之間,RQFII、滬港通等境外資金再一次成為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
6月中旬,明晟公司(MSCI)將宣布A股是否納入其中,這無疑是對市場影響深遠的一件大事。目前雖仍有問題需要解決,但日前滬深兩市限制停牌的新規已澄清了證券權益擁有人的相關規定,A股納入MSCI的概率又進一步提高了。
隨著規模不斷壯大,A股市場已經能夠接納巨大的全球基金。從近半年來的情況看,QFII在A股處于下調的過程中,仍保持較強的入市力度。據中國結算的統計月報,4月QFII在兩市新開14個A股賬戶。這是QFII連續第52個月新開A股賬戶。在連續開立A股賬戶的同時,QFII還加大了投資額度,這某種程度也說明境外資金對A股市場當前估值水平的認可,而納入MSCI后,國際基金也必須按照規則配置A股。
數據寶監測的滬股通數據顯示,5月底6月初這一周滬股通合計凈流入創年內新高也不過123億元(去年8月28日當周263億元),或者說,現階段外資熱捧A股還停留在嘗試階段。
雖說外資參與A股的總量有限,但其市場表現卻不斷告訴我們: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遠的不說,就說去年8月底,滬股通流入資金最多時恰逢行情階段見底,隨后上證綜指的上揚持續了近4個月,最大漲幅接近30%;再如,今年1月底,外資再一次出現涌入高潮,市場又一次神奇地企穩回升,雖經波折,上證綜指在兩個半月內仍有17%以上的漲幅。
然而,外資也并非靈丹妙藥,也不可能每次都那么精準地捕捉到市場的轉折點,市場在4月13日后轉入下調就是一個反向的實例。
不管機構還是個人,境內投資者之所以重視外資,不僅是被可觀的增量資金所吸引,而且更看好其長遠影響,因為A股納入MSCI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金融改革重要的一環。在走向成熟的同時,A股影響力勢必也將提高并得到更多的關注,海外資金隨之流入,帶來的變化很可能就是投資者結構優化、引入價值和長期投資理念、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完善、估值水平接軌等許多方面。
如果6月宣布納入A股的話,MSCI將在2017年5月的半年度指數評估后開始執行。MSCI提議初始納入比例為5%,對應的A股權重為1.1%。據此粗略估算,帶來潛在資金流入規模約210億美元;若全部納入,潛在資金流入約3600億美元。以最新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計算,初始階段流入資金在1350元到1400元人民幣之間,對市場所能產生的推升力量或許并不如預期那么大,但外資進入A股已成大勢所趨,其影響積極而深遠。
首先,外資真正大規模涌入A股,很可能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市場也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結構會不斷優化,市場也將崇尚長期投資理念,逐步擯棄缺乏業績支撐、行業前景暗淡的題材炒作。
其次,如果A股納入MSCI指數,藍籌股很可能將得到更多資金青睞,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就可能成為投資者追捧的主要目標,經過充分調整的這一龐大群體自然就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市場熱點隨之將會發生重大轉變。果真如此,滬指沖過3600點、站上4000點甚至更高的位置,將不會成為一件很困難的事。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