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最大的菠蘿產地廣東徐聞菠蘿價格遭遇20年一遇的新低,大量菠蘿滯銷。后經媒體介入、政府推廣、電商平臺借勢,滯銷現象得以緩解,價格也由原來的每公斤批發價0.6元左右,逐步上漲到2.8元。
農產品集中上市,遭遇滯銷現象,在泉州也屢見不鮮。曾經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一集《腳步》的石獅蚶江大廈村的沙土蘿卜雖然火了一把,但卻連續3年滯銷,到2014年4月,連8分錢一斤的低價都少人問津;2014年永春黃瓜滯銷;2015年洛江羅溪鎮柚子豐產滯銷;2015年南安東田彭溪村楊梅大豐收,也同樣遭遇滯銷……
價高—擴大面積—滯銷價賤—減產—價高。這是農產品難以跳出的怪圈,如何破解?
1 困境
種植楊梅已有30多年歷史的南安彭溪村,年產量一度高達百萬斤,家家戶戶以此為生。去年,豐產的一幕卻沒能讓村民開心多久,收購商不再上門,楊梅無人問津。價賤傷農,楊梅開始淡出村民的視野。
南安彭溪 楊梅豐收卻無人問津
近日,記者沿著風景如畫的后橋水庫沿岸道路,進入南安彭溪上游東南畔河山谷間,就抵達距離東田鎮政府駐地東南6.2公里處的彭溪村。眼下正是楊梅豐收的季節,漫山遍野的楊梅樹上,掛滿紅彤彤的果實,看著就滿口生津。
彭溪村村道旁,隨處可見一堆一堆的袋裝楊梅。不時有村民用摩托車載著一袋袋楊梅趕到這些收購點,將上午的汗水換成收入。
今年62歲的陳克阿婆正忙著和老伴搬運楊梅,因為腰傷的緣故,相比別人一天4-5擔的收成,老兩口這一天只賣了兩擔,收入110元。得知記者來采訪,她嘆道:“現在楊梅賺不了錢,大家都改種菠蘿啦,好收成又好管理,賣的價錢高很多。”
記者在山間遇到正在采摘楊梅的村民洪金安,他一共有五六畝山地,其中近半種植楊梅,“管理得好,一年能賺個一兩萬元,不好的話只有四五千元。”因為去年的遭遇,他和許多村民一樣,把剩下的地改種菠蘿。
去年,彭溪村楊梅迎來大豐收。往年這個時候,楊梅收購商都會蜂擁而至,村道上的貨車一輛接著一輛。然而,自去年開始,外地收購商如同商量好了一般,都不來了。冷清的收購場面,讓當地村民滿面愁容。
沒有收購商上門,楊梅價格一跌再跌,一公斤的批發價只有0.8元左右,還是少人問津,村民只能由它熟透掉落,爛在地上。
據村里估計,去年全村楊梅產量有5000多擔,是個豐收年,可是村民并沒有多少收入。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