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種植史或將翻去
“村里從1982年-1983年開始種楊梅。”彭溪村村主任洪金釵說,當時,村里為了提高山地產出,增加農民收入,由村里統一采購楊梅苗分到戶,開始有規模地種植楊梅。
“很早的時候,一擔(50公斤)就可以賣到四五十元,80%都是外面的商販主動來采購。”洪金釵回憶,集體大規模種植,讓彭溪村楊梅大放光彩。當時村民們干勁足,精心料理,楊梅樹也以高產回報村民,“歷史上全村年最高產量曾達到1萬多擔。”
這樣的現象一直持續到去年。洪金釵告訴記者,事實上,楊梅并不是沒人買,浙江等地個大品質好的一公斤售價一二十元的比比皆是,近的如南安柳城街道辦榕橋,就有高品質的東魁楊梅基地1000畝。彭溪村雖然有30多年種楊梅的歷史,但這里的楊梅品種沒有更新換代,個小、較酸,只能用來腌制,鮮果乏人問津。“村里曾考慮過引進品質更優良、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東魁楊梅,但由于成本較高,只能當鮮果賣,售賣周期短,后來就不了了之。”
洪金釵說,村民賺不到錢,楊梅樹漸漸疏于管理。如今彭溪村的楊梅種植面積大概有1000畝,菠蘿已有800畝,幾乎平分秋色。今年因為天氣的原因,全村楊梅產量只有2000擔—3000擔。
楊梅沒更新換代,沒有合作社,沒有擴大銷售渠道,只是坐等收購商上門,彭溪村種了30多年的楊梅前景堪憂。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