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共鑄質量
——在華僑大學慶祝教師節暨表彰先進大會上的講話
(2016年9月9日)
賈益民校長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在第32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在這里隆重召開慶祝教師節暨表彰先進大會,在此,我謹代表學校向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一線的全校廣大教職員工和離退休老教師、老同志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
今天上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尤權、省人民政府省長于偉國、副省長李紅等同志專程來校慰問教師并視察工作,向全校教師致以節日的問候與祝福,充分表達了黨和政府對老師們的關懷、對華僑大學的重視與支持。
文教昌明,利在千秋,功在教師。過去的一年里,全校廣大教師以爭做“四有”好教師為自覺追求,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扎根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第一線,潛心育人、追求卓越,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探索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了學校辦學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涌現出了以今天受表彰單位和老師為代表的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他們以實際行動和驕人的業績,詮釋了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與熱愛,用春蠶精神、人梯精神托起了學生的未來和學校的希望,向社會證明了他們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希望全校各單位、全體教職員工以他們為榜樣,牢記育人使命,不負人民重托,扎實工作,銳意進取,努力做一名業精德馨的人民好教師。
教師節是教師群體特有的節日,它不僅贊美教師,更是在謳歌一種無私高尚、引人向善的職業。每年教師節,學校都以不同形式表彰優秀教師和集體,以此激發廣大教職員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更好地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學校決定,從今年起設立“師德模范”“教學名師”“學術英才”等個人獎項,選樹先進典型,通過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褒揚他們的精神情操,傳遞師德師風的正能量,引領全校教師的價值追求,進一步凸顯學校對知識價值的認可、對人才的尊重,以實際行動為教師職業喝彩!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到新常態,創新驅動上升為國家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創新成為引領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第一動力。高等教育處于整個教育體系的頂端,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過去10年,中國高等教育經歷了規模的快速擴張,進入到大眾化發展階段,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質量的“危機”。因此,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任務和最終目標都指向了提高教育質量或者說是回歸質量這一主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確定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和“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題,對教育事業發展和綜合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毫無疑問,追求質量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主題和 “十三五”時期我國教育工作的重要戰略目標。
教育質量是學校辦學的“生命線”和安身立命的“根基”。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特色興校之路和人才強校之路,在制度設計和具體工作安排方面緊密圍繞“質量”主題,將提升質量的要求貫穿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個環節。今年初,學校將開展“教學質量年”活動確立為年度辦學主題,就是要在全校進一步樹立起質量文化意識,真正將質量追求內化為信念、外化為習慣、固化為制度,推動學校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興衰系于教師。提高教育質量,關鍵要靠廣大教師不忘初心、勇于擔當,關鍵要靠廣大教師樹立質量文化意識,共同融鑄教育質量。質量文化不可能形成于一朝一夕,需要長期積淀,漸成風尚;質量文化也不是靠錢能夠堆出來的,需要崇高的價值引領和責任擔當。希望學校廣大教師以追求教育教學質量為第一追求,以淵博的學識、富有感染力、激發力的教學藝術向學生傳授知識,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影響和培養學生,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努力成為受人尊敬和愛戴的好老師。
一要以優良的教學促進質量提升。教學是學校的核心任務,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從改善課堂和教學做起。希望學校全體教師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始終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彰顯學生的個性和挖掘學生的潛能,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和質量標準。堅持求新,著力教學方法改革,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式手段,從教學環節設置到考試評價辦法,都用心斟酌,仔細打磨,體現創新精神和智慧,讓課堂因教師的信念、情操、學識在閃光;讓學生因教師的言語、微笑、關愛而成長。堅持變革,變教育者為學習的構建者、引導者,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主動性、創造性,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追求不教之教、注重啟發引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能夠離開教師,甚至超越教師;注重與時俱進,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堅持“求真”,構建“對話式”師生關系,多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不因學生基礎差、資質平庸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和愛護,始終懷著平等的關愛與尊重之情,把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個學生身上,走進學生的心靈和世界,以“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的無私大愛,潤澤學生的心靈,實現師生共同成長進步。
二要以卓越的科研帶動質量提升。科研是教學的源頭活水,如果沒有科研做支撐,課堂教學就會失去“靈魂”。只有以科研帶動教學,才可能讓課堂舒展靈動的翅膀。科學的精神在于求真,學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希望廣大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始終站在知識發展前沿、科技探索前沿,凝練科研方向,刻苦鉆研、潛心研究,勇攀學術高峰,努力掌握科學研究的硬本領,不斷充實、拓展和提升自己;希望廣大教師做服務社會發展的奉獻者,當好發展的思想庫和智囊團,經常深入經濟社會發展第一線,開展政產學研合作,提供決策咨詢服務,以實際行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僑務公共外交和對外友好事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用學問筑成大地最美的風景;希望廣大教師能夠將最新的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轉化為教學內容,用科研反哺教學、支撐教學、促進教學,始終為學生提供最有效的指導和最新的知識,充分調動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并以自己對科研問題的思考方式、扎實嚴謹的科研態度和刻苦的探索精神不斷地感染學生、激勵學生。
三要以高尚的師德師風保障質量提升。“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對學生而言,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道德的守護者、價值的引領者和精神的塑造者,是學生一生的楷模和標桿,因此,教師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全體教師都能夠靜心沉潛,累積育人之道。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把“傳道授業解惑”當做天職,當做人生的最高追求,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榮譽感,積極地投身到為國育才的偉大事業中去;練就高尚的道德修養,多一些陽光情懷,少一些追名逐利的浮躁沖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態度,傳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誨;注重人格魅力的提升,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德高為范、誨人不倦,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使學生真正的親其師、信其道;堅守學者良知,規范學術行為,在學術道德操守上率先垂范,杜絕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做良好學術風氣的推動者和科學精神的踐行者;發揚學術民主,不以職務高低、資歷深淺、年齡長幼判斷學術的是非,努力營造平等交流、取長補短、互學互進的學術風氣,學術權威要虛懷若谷、提攜后進,年輕教師要有獨立見解,敢于質疑和超越權威,共同為學術創新和學術繁榮貢獻智慧與力量。
今后,學校將以深化綜合改革和實施“十三五”發展規劃為引領,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服從服務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工作,為教師投身教育、傾心教育創造良好的制度和文化氛圍,讓熱愛教學科研工作的人有舞臺、讓擅長教學科研工作的人得實惠、讓潛心教學科研工作的人受尊重,使近者悅遠者來,聚四海英才而服務學校發展大計。
“起始于辛勞,收歸于平淡”。這是教師群體平凡的人生寫照。但是,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做到不忘初心,守望理想,心有忠誠、心系學子、心懷事業、心存敬畏,無怨無悔,默默耕耘,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讓我們同心同德,永葆教書育人的青春與激情,攜手共同推動華僑大學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為實現建設“特色鮮明、海內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學”的宏偉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最后,再次祝賀受表彰的集體和個人,祝福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節日愉快,祝愿大家在教育過程中收獲更多的快樂、享受更多的人生幸福!
謝謝大家!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