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泉州市區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1500張泉州老照片集體亮相。
這些照片是上月23日,泉州古城保護發展工作協調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古城辦”)向市民公開征集的。不到一個月,就征集到了1500張,時間跨度從19世紀末一直到近年,題材涵括古城城市風貌、人文歷史、名人肖像、群眾生活、教育、商貿等,畫面十分珍貴,難得一見。昨天,11位評委從中評選出了20幅珍貴收藏作品、100幅優秀收藏作品。這120幅獲評作品,將在古城的相應展廳做分期分批展示。
每一張老照片,都有一段光陰的故事。有興趣的話,你不妨抽空去看看,在那被記錄下來的光影里,去邂逅一段逝去的泉州舊時光。
30多年后 他找到老照片上小孩
一張拍于1981年的《小人書攤》老照片,從眾多影像里脫穎而出,入選20幅珍貴收藏作品,這是泉州市攝影家協會顧問陳世哲當年作為知青上山下鄉到德化拍的。
“小人書被一本本‘騎’在竹架上,一陣山風襲來,將一本利用書縫騎在鐵線上的小人書吹得失去平衡,頓時從書架上飛向地面。一群小孩,或坐椅子或坐在地上看得聚精會神,這個場景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昨天擔任評委的陳世哲說,這組照片的拍攝是偶然的,135黑白底片成了永不褪色的歲月記憶。他的這組照片,曾被北京的《鄉土中國》重點介紹過,因為很能反映物質匱乏年代鄉下小孩的求知場景。轉眼過去30多年,小人書的時代已經消亡。
他也曾心心念念照片中的小孩,還專門去德化尋找了照片里的孩子們。在眾人的幫助下,他真的找到了這組照片里的6個小孩,曾經的孩童都已是40多歲的人,大家在德化見了面,對這因照片結緣的福分大呼奇跡。
在這1500張老照片中,最老的一張是1881年拍攝的,照片里,留著長辮、穿著清朝服飾的泉州人,與一位英國的傳教士一同留影。“1881年這位英國基督教長老會派教會醫生顏大辟,在泉州創辦了惠世醫院(今泉州二院),而這張留影正是在醫院外墻處。”泉州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洪宗洲說,這張照片十分珍貴,記錄了當時的場景和鮮為人知的故事,算得上是20幅珍貴收藏作品里,最難得的一張。
獲選作品將展出
老照片征集繼續
經過11位專家評委的精挑細選,拍攝于1890年左右的文廟科舉考試場、同個角度近百年的東西塔變遷圖組、古城墻等20張作品,最終入圍珍貴影像。“1900年以前拍下的老照片,占了一半,希望能讓市民朋友看到以往的泉州印記。”洪宗洲說。
古城辦辦公室副主任黃團峰說,評選出來的120張作品,獲評珍貴收藏作品的20幅將獲得1000元獎勵,獲評優秀收藏作品的100幅,將獲500元獎勵。接下來,古城辦和聯辦單位,將找到這些作品的收藏者,要到老照片的原件,并頒發收藏證書,簽訂相關協議。今后,這120幅作品,將分期分批在古城的展示點與市民朋友會面。
這次評選只是階段性的活動,古城辦向市民征集泉州老照片、反映泉州書籍的活動仍在繼續。今后,若是征集的篇幅達到一定的量,還有可能再做一次評選。而最終,還有可能出書,將這些珍貴的影響結集成冊。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