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永寧鎮郭坑村以改善人居環境為抓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荒山變農莊 村美民更富
通過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游,郭坑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郭坑村,地處石獅市永寧鎮東北部,系石獅市4個回族行政村之一。近年來,該村從人居環境整治入手,逐步把荒廢的雞母山打造成集休閑觀光、生態旅游、科普教育、農事體驗、果蔬采摘、戶外拓展等為一體的生態休閑文化園,帶動村集體收入增長近10倍,入列百萬村財行政村隊伍,獲評福建省生態村、福建省鄉村旅游特色村、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等20多個國字號、省字號榮譽稱號。
□記者 王樹帆 陳起拓 文/圖
改善人居環境 成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走進郭坑村,寬闊平整的環村道整潔有序,兩旁植被綠意盎然,每走幾步就可見一處微景觀,與水岸邊的良田相映成趣,籃球場上獨具風情的民族文化墻引人注目。“我們村變化太大了,以前垃圾隨處堆放,連個休閑散步的地方都沒有”,62歲的阿姨郭幼芬剛從公園散步回來,微笑著告訴記者,經過環境整治后,村莊美麗了許多,不僅有文體活動中心,還有6個公園,她和姐妹們經常會去公園散心。
對于改善人居環境,郭坑村走的是“小步快走”的步伐。早在2000年左右,郭坑村就開始整治村容村貌,此后從2002年到2010年間,郭坑村先后被列為石獅市改舊建新試點村、石獅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石獅市著力培育的“宜居示范村”,隨之而來的是政府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推動該村掀起一波又一波建設浪潮。
2012年,泉州市實施《建設“美麗鄉村”五年行動計劃》,郭坑村從2000多個備選鄉村中脫穎而出,被評為泉州市首屆十大美麗鄉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郭坑村進一步加快了人居環境整治的步伐:建設石獅市首個村級生活污水處理站;每年投入20多萬元不斷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鋪設地下管道,實現雨污分流……如今,改造一新的郭坑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去年,郭坑村榮譽墻再添一塊“國字號”獎牌——國家森林鄉村。永寧鎮派駐郭坑村村務工作者蘇雅云介紹,郭坑村面積0.54平方公里,擁有大大小小的口袋公園十多個,綠化率達到45%。
在蘇雅云看來,郭坑村的變化得益于兩個方面:一是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村干部、黨員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村民們都期待美好的生活,大家一起努力,一起配合,“每個項目實施前都會召開村民大會,村民們都很踴躍參與,提出意見。”
發展鄉村旅游 每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
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郭坑村持續探索自我造血功能。
人口不到千人的郭坑村,近海而不靠海,傍山而少耕地。歷史上,郭坑人大多遠涉重洋,到海外謀求生路。“2004年村集體收入為零,想辦事卻一分錢拿不出來。”蘇雅云說,在全體村民的支持和努力下,村里開始盤活閑置土地,通過土地出租獲得村財收入,積累下郭坑發展的第一桶金。
郭坑村有著不錯的區位優勢,該村所在的永寧鎮,有黃金海岸、紅塔灣、鎮海石等多處旅游景點。承接游客,把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轉化為再發展的動力,也就成了村兩委和村民共同奮斗的目標。
2013年,一個將“荒山”變為“休閑農莊”的計劃悄然在村里的雞母山實施。經過數年的改造,以前荒廢的雞母山已成為小有名氣的鄉村旅游目的地。記者跟隨蘇雅云驅車來到此山,只見山上雞母石“海天一色”石刻,下有垂釣魚塘,山中還有彩虹滑道、卡丁車、真人CS、速射打靶等各種休閑娛樂項目。“以前這里雜草碎石遍布,連像樣的水泥路都沒有,現在每逢節假日,前來游玩的人絡繹不絕。”蘇雅云說,村里的拓展營地和農莊體驗很受附近的企業和學校歡迎,每年可接待游客5萬人次,今年僅“五一”假期就有近2萬游客前來。該項目讓郭坑村開啟了每年村財收入破百萬元的新時代。不僅如此,相比依靠出租土地獲得收入的單一模式,發展鄉村旅游還直接帶動了餐飲、小攤等業態在村里興起,給村民增加了就業機會。
有了穩定的村財收入,郭坑村建設美麗鄉村的底氣更足了。2017年,該村投入35萬元,建設石獅市首個農村陽光垃圾堆肥房,將餐廚垃圾變廢為寶,就地進行發酵、除臭處理,制作成有機肥料。“每年大概能生產出肥料20噸,基本用于村里花草樹木的護養。”蘇雅云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