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晉江經驗’,共享品質泉州”主題宣傳活動南安新聞發布會現場。東南網記者 陳詩婷 攝
南安城內,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雕像巍然屹立于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靜靜地注視著這座縣城,還有這座縣城的人們。雕像腳下的道路正向四面八方延展開去,仿佛承載著南安這幾十年來所取得的發展成就,一同伸向遠方。
南安是福建省乃至全國縣域經濟的“排頭兵”,也是“晉江經驗”的創新實踐地。在7月19日舉行的“傳承‘晉江經驗’,共享品質泉州”主題宣傳活動南安新聞發布會上,南安市委書記張桂森表示,南安市將聚焦“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目標,大力推動“強產興城”雙輪驅動,繼續傳承弘揚“晉江經驗”。
試投產的高閥鑄造外景。汪梓裕 攝
堅定實體興市之本,加強園區標準化建設
還沒走進高閥鑄造的生產車間,就能先聽到“轟隆轟隆”的略帶節奏感的機械聲。在這里,兩條自動化生產線并行運作,一天可以生產出五十噸左右的產品。福建省高閥鑄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為消防、閥門做配套的企業,南安市的水暖、建材、陶瓷等都位于全省乃至全國前列,而閥門則是水暖中的一種。
“我們本來是在山東濰坊,后來來了南安,因為南安有市場,也可以節約我們的時間和運輸成本,于是就發過來自己投廠自己做。”高閥鑄造的負責人林麗花說道,“傳統鑄造生產是從熔煉金屬開始的,容易產生廢棄物。為了能達到環保要求,高閥鑄造的設備均為高配置,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氣、粉塵經過處理,可以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高閥鑄造是南安高端裝備智造園首先投產的三家企業之一。裝備制造業是南安的支柱企業,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夯實工業基礎,南安市委、市政府共同規劃建設南安高端裝備智造園。“我們始終堅持著‘機制創新、定位高端、龍頭引領’的理念,目前已經有一百三十多家企業預約入住,二十二家優質企業入住。”園區項目負責人林良潛告訴記者。
泉州(南安)高端裝備智造園項目負責人林良潛正在介紹項目情況。汪梓裕 攝
正在建設的泉州(南安)高端裝備智造園項目,以“政府+園區運營商+民營資本”的形式投資建設,已建成9棟標準廠房,在建6棟標準廠房。立足高端裝備智造,園區還引進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通過龍頭帶動,加快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得益于十年的精心培育,南安在傳統和新興兩條產業賽道上,并排跑出了世界石材之都、中國水暖之城、高端裝備智造之城等一批遐邇聞名的產業名片,更是在十年連跨十個百億臺階,躋身全國縣域十四強。在今后,越來越多像高閥鑄造這樣的企業將會入駐到裝備智造園,一同構筑龐大的產業集群。這些產業,大多都將往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去探索,力爭在守正和創新的天平上取得平衡。
南安產業的十年蝶變,離不開政府的科學指導和大力支持。政府始終堅持實體興市之本,特別是在今年本土疫情時,堅持戴口罩抓生產,85%規上企業不停產,常態化駐企“三員”下沉指導疫情防控、安全生產、政策申兌、要素破解,“點對點”精準調度企業融資,快速推動復工復產、達產滿產、增資擴產,“兩穩一保一防”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泉州(南安)高端裝備智造園一角。汪梓裕 攝
科技賦能生產,創新引領發展
在南安境內,裝備智造園區外,依然有許多引領創新的企業。霞美鎮光電信息產業基地創業大道上,坐落著泉州市中榮幕墻裝飾有限公司。先前,公司主營鋁合金門窗、玻璃幕墻、石材幕墻制作安裝等,是集研發、設計、生產、安裝、售后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型企業。
當今時代,不變則面臨淘汰的危險。2021年底,為了適應發展需求,這座成立于2009年的公司,從德國引進了多套世界領先的數控加工設備及加工中心,著手投建智能化門窗及幕墻產業化項目。建成后,公司將加強對窗幕產品的研發及技術革新,逐步將高科技因素引入傳統的門窗幕墻行業,把投入智能化幕墻和電子商務服務作為公司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
中榮幕墻生產車間。汪梓裕 攝
員工在中榮幕墻生產車間操作機器。汪梓裕 攝
“今后,我們將積極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打造高標準的產品,逐步將高科技因素引入傳統行業,也希望對泉州產業經濟結構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中榮幕墻裝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培淵說,“我們的宗旨是打造福建省乃至全國一流的建筑門窗幕墻產品供應商,并于福建省周邊相關產業形成產業集群,以此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而遠在二十公里外,坐落于侖蒼鎮水暖高新技術園的申利卡鋁業發展有限公司,同樣在市場競爭中尋求變化。其在2006年成立,是一家專業化研發和生產鋁合金輪轂的公司。2018年,積累了十多年的經驗,公司嗅到了改裝輪轂的機會,于是開始投建信息化、智能化輪轂生產線項目,與奔馳、寶馬等世界著名汽車廠家進行全球戰略合作。未來,公司還將在侖蒼鎮美宇工業園建設新廠區。
“我們有傾鑄機、旋壓機、機加工各兩臺,而且是邊生產邊設計的,有問題就可以直接解決。用機器生產可以減少人工,提高效率,不過有些特殊的需要人力的工序,我們予以保留。目前來看,泉州做改裝輪轂的僅我們一家,福建總共也只有兩家。”申利卡鋁業財務部經理黃河輝告訴記者,他們始終堅持的理念,是要做,就要做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藝。
員工在申利卡鋁業生產車間工作。汪梓裕 攝
城市離不開人才,人才離不開教育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南安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據南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黃曉東介紹,近年來,南安市持續推進“港灣計劃”,人才總量實現了五年倍增,達到23萬人,其中,泉州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575人(增長近十倍),是泉州人才總量最大、人才創新創業最具活力的縣份之一,被列為福建省“人才強縣”試點。
城市、經濟、產業、人才的關系環環相扣。為了能夠堅持走創新之路,人才的吸納也就成了必要之舉。多年來,南安市持續“大手筆”投入,聚焦人才關心的“醫教住”政策配套、重點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省首創高層次人才積分制,按積分情況兌現政策待遇,形成了更加注重實績、更加鼓勵創新的鮮明導向;落成首個國家級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并即將建成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建設了36個人才之家。這些舉措極大地提升了南安市之于人才的吸引力度。
2021年,南安市在上海創立的福建省首個異地人才之家——滬閩人才交流中心,被確認為“福建省海納百川人才驛站”“泉州市人才之家”。同年11月,第一批泉州市校園引才大使前往滬閩人才交流中心,在中心內完成受聘。這些人才都是上海市高校的泉籍學子,在校園引才的活動中充分地發揮了自己作為人才的作用。
高端產業離不開人才,而高端人才離不開教育。南安學校點多、面廣、線長,在實施教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還有一些瓶頸需要攻破,如教育硬件缺口大,教育發展不均衡等。為解決教育短板弱項、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南安市出臺了《新時代南安教育高質量發展超越三年行動方案》,其中開設特殊教育云端學校為全省首創。此外,南安市也積極采取其他舉措,普惠幼兒園覆蓋率超九成,并實施小學“強基”工程、初中“壯腰”工程、高中“筑夢”工程等,提出了到2023年基本建成全省教育強市和示范區域的目標。
南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講解員在作講解。汪梓裕 攝
“產城人”一體,全面打造“26℃”之城
2022年泉州市兩會期間,南安提出全面推動產城人融合發展,全力打造“26℃之城”。“民生暖色,折射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南安市副市長邱雪亮介紹,近年來,南安市聚焦省里提出的“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互促進”,以及泉州“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建設目標,聚力打造教育強市、文化強市、體育強市、健康之城、和諧之城和大愛之城的“三強三城”。
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今年年初,南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成立,選址位于西溪之畔的城西濕地公園,是群眾學習、休閑的好去處。展館以“文明鑄魂,點亮南安”為主題,以圖文、多媒體應用、交互體驗等表現形式,生動展示了南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教育資源和工作成果。
走進展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南安”二字構成的“愛”這一標志,紅、藍、綠三重底色映射出了南安文明的多樣化。往里深入,依次可以看到文化旅游、科技、體育、鄉風文明、鄉村特色、志愿服務等多個板塊。場館以其獨具一格的布局,為觀眾營造出了一種特別的縱深感,行走其間,不難感受到南安的深度和厚度。墻上呼之欲出的文字和栩栩如生的畫面,展現的不僅僅是這座千年古郡悠長的歷史文脈,更展現了與新世紀同行的創造性成果。
“我們的目的,就是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發揮南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作用,推動城市品質和市民素質的雙提升。”南安市委文明辦主任黃西岳告訴記者,南安市文明實踐中心在實踐中也做到了陣地功能、隊伍建設、志愿項目儲備、活動內容、活動組織五個方面的提升,并創造性地提出了分領域推進志愿活動這一理念。
近年來,南安的軟實力與日俱增,打響了海絲、成功、華僑文化名片,并打造了“世界遺產”“奧運雙冠”兩塊金字招牌。近日,南安市各大學校首次面向社會開放運動場地,激起了全民運動的風潮;早前,“百會幫百村”、“萬賢扶千戶”等活動也向社會展現了南安的溫度;更有侯昌財等一批慈善家,持續擦亮“大愛南安·慈善有我”的品牌。在這些舉措下,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日俱增。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