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歲末,參加洛江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式的洛江區人大代表們各個滿懷信心、精神飽滿,帶著一份份精心準備的建議準時入場。一場場討論、一次次建言,凝共識、集眾智、聚群力。與會代表認真審議洛江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城鄉品質提升、民生服務保障、生態保護建設等方面提出許多議案和建議。12月29日,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
回首過去一年,在洛江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洛江區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落實中央、省市和區委的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順利完成區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績,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55億元(預計,下同)、增長4%,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7.2億元,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38億元,增長9%。
抓項目、促招商,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全年新增謀劃項目70個、開工項目45個、竣工項目35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9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招商選資實現突破,累計簽約合同項目136個、總投資747.3億元,分別完成年度目標的113.3%、124.6%。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9個、總投資276億元;履約落地項目128個、開工項目97個,履約率、開工率均創歷年新高。
強基礎、促轉型,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工業經濟向好向強,組織企業實施技改項目完成投資19.5億元、增長32.5%。新增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福建省工業龍頭企業5家,14家企業入選市級上市掛牌后備企業。發展壯大28個省級數字經濟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超50億元。落實全市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四個一批”項目完成投資11.5億元。新增建筑業企業12家,建筑業總產值達285.6億元。第三產業彰顯活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生態旅游回暖向好,全年旅游收入21.8億元。農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9億元、增長5%。
重謀劃、抓統籌,城鄉建設全面提速。嚴格落實全市“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和“抓城建提品質”專項行動,策劃生成項目156個、總投資268.7億元,開工建設120個、完成投資44.6億元。實施鄉村振興“1+6+2”系列行動,建成19個鄉村振興省市區級試點示范村、4條市級示范線路。投入5000多萬元實施6個“碧水清源”項目,完成6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和20個村莊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主要流域和小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100%,治理水土流失9930畝,獲評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穩大局、保民生,人民福祉持續增強。面對突發疫情,科學精準實施各項防控舉措,實現10天社會面清零、14天集中隔離點清零,得到國務院聯防聯控福建工作組和省市領導肯定。扎實辦好年度66件民生實事,完成率達100%,全年民生支出13.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七成以上。投入2.5億元建設21個教育項目,可新增學位2700個。投入204萬元新建8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和3個長者食堂。加快平安洛江建設,統籌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獲評省第四輪第二批“平安縣(市、區)”。
提效能、促履職,隊伍建設全面加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涉企審批上門服務日”獲評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最具獲得感”十大舉措,首創設立綜合金融服務專區列為全市典型經驗做法,萬洋眾創城探索工業園區標準化用電試點列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市場主體總量增長8.6%。多措并舉助企紓困,幫助69家企業獲得增產增效專項貸3.4億元,幫助企業赴海外搶訂單拓市場,全年完成外貿出口80億元、增長10.6%。積極部署各項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不斷健全完善長效監管機制,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隊伍作風建設、機關效能建設得到進一步深化。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洛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5%;工業增加值增長7%;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2500萬美元;出口商品總值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洛江將重點推進五方面工作: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以實體經濟作為經濟發展著力點,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構建競爭優勢突出的產業體系,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做強做優智能制造,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新增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高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及市級科創上市(掛牌)后備企業15家。推動產業數字化,開展“5G+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建設。高標準推進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推動三一筑工建筑科技產業園等建成達產。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深化數字應用,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統籌高效發展。繁榮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特色商圈、夜間經濟街區、萬虹路汽車走廊、電子商務園、酒店服務等商業集群,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四個倍增”科技賦能計劃,力爭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0%,爭取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家。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堅持以人為本、統籌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導入,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推進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拓展洛江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高水平開展規劃設計,融入泉州“兩江一灣”海絲新城和中心市區一體化開發建設大局。高效率推進城市建設,謀劃實施“城市更新、新區拓展、聚城暢通”項目120個、總投資305億元。高效能實施綜合治理,圍繞打造智慧城市目標,依托“智慧城管”平臺,嚴格落實城市綜合管理和安全管理,提升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構建以特色產業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充分結合本地資源優勢,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做大做精特色現代農業,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3200畝,確保糧食播種面積2.83萬畝、總產量1.16萬噸。點線面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建設蔬菜、畜禽、花卉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組織實施51個鞏固脫貧成果項目,實施鄉村振興建設項目99個、總投資3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億元。持續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有效盤活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同時,落實科技特派員、金融服務保障制度。
加強生態文旅建設
堅持“兩山”理論,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文旅事業發展全過程,堅持“內涵發展、全域發展、協調發展、持續發展”,構建生態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打造優美生態環境,落實全市碳排放碳達峰行動方案,開展低碳試點示范創建,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開發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持續提升本土旅游發展的文化內涵,打造圍繞洛陽橋、俞大猷、陳三五娘傳說等特色文旅品牌,做大做強全域休閑度假旅游產業。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深化“四傳文化”工程,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場館建設,常態化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培育文體消費熱點,推動文化旅游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人民全生命周期的美好生活需要,統籌抓好底線民生、基本民生和質量民生,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擴容優質公共服務,持續加強醫療、教育、政務服務等項目建設,爭創國家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區、省級健康教育促進區。加快泉州十一中塘西校區、洛江區實驗幼兒園等12個項目建設,新增學位810個。夯實社會保障基礎,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婦女兒童、殘疾人保障服務體系。優化社會綜合治理,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深化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專項行動。推行“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模式,建設20個“綜治+”治理中心,推動區、鎮兩級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實體化運作。
奮進新征程,聚力再出發。洛江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市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洛江篇章而努力奮斗!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