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在服務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中的職能作用,市司法局深入貫徹落實“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全面落實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精神,于近日推出了《落實“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服務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十九條措施》(以下簡稱《十九條措施》)。
完善和加強制度建設 進一步優化“親商”
“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在制定行政管理法規中,尤其注重程序和內容的合法合規。”市司法局相關人士說。為此,《十九條措施》進一步優化親商舉措,建立起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各環節,內部審核和外部審核相結合的文件審核制度,全方面保障涉企規范性文件合法有效,從制度層面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事前”嚴格審查程序。按照《十九條措施》第二條,嚴格推行“部門初審+司法局審核”的“雙審制”,對擬出臺的涉企規范性文件和政府重大決策的合法性進行雙重審核,嚴把內容審核關。對制定涉民營企業的規范性文件,強調起草單位應聽取有代表性的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確保從源頭上保障合理可行。
“事中”審核有時有效。在規范性文件和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十九條措施》強調,要加快合法性審核速度,建立快速審查綠色通道。今后我市多數涉民營企業的規范性文件或法律事務的合法性審查,將提速2倍以上。追求審查速度,不意味著降低審查質量。《十九條措施》第三、第四條強調,市司法局依法嚴格審查涉及限制或排除市場競爭、變相壟斷等內容的決策事項,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及時督促糾正;對未按有關規定備案的,予以通報并扣減責任部門相應績效考核分值。記者了解到,2022年,市司法局就審查擬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涉重大行政決策等86件、規范性文件108件。
“事后”定期清理。對已實施的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十九條措施》第五條要求“加強涉民營企業政府規章及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即加強事后審查,確保政府規章及行政規范性文件應修盡修、應廢盡廢。去年,我市清理了294份以市政府或市政府辦名義出臺的現行有效文件,修改5份、宣布失效或廢止40件。
強化公正文明執法 硬舉措實現“惠商”
“剛柔并濟”的執法活動有利于進一步惠商,帶來良好的社會效果。根據《十九條措施》,我市今年將把行政執法“四張清單”全面執行到底,以人性化執法實現公正執法與執法效果的有效統一。
《十九條措施》第六條強調,規范涉民營企業行政執法行為。在行政執法部門全面推行不予、從輕、減輕行政處罰和免予行政強制事項等行政執法“四張清單”。據介紹,2022年,省、市已公布4864項“四張清單”,全市行政執法部門依據“四張清單”減輕企業經濟負擔1.5億元以上。眼下,我市已有多部門根據省市相關規定,正在進一步梳理“四張清單”內容。如市市場監管局,近日已完成今年新增的135項“四張清單”公示,不日將正式發文。“比如,有些便利店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售賣藥品類創口貼,違反了藥品管理法。今年,像這樣的情況,如果屬于首次發現、及時改正,沒有危害后果且貨值不到200元,將按照規定不予處罰。”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道。
《十九條措施》提出形式多樣的執法監督,包括認真受理民營企業對行政執法的投訴舉報,將涉民營企業執法案件列為案卷評查重點范圍;探索設立行政執法監督民營企業聯系點,邀請民營企業代表擔任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等。
細化涉企法律服務 全方位服務“暖商”
《十九條措施》推出多條涉企法律服務舉措,將“暖商”做到企業心坎上。
根據《十九條措施》,我市各地將深化“百所聯百會”活動,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開展熱線援企、線上法律服務,不斷完善涉企公共法律服務;搭建涉外法律服務供需對接平臺,開展涉外律師與外經貿企業交流合作活動;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公證辦證模式,為民營企業提供預約服務、延時服務,并探索公證服務民營企業創新機制。據悉,相關律師所與全市100多家各類商會、民營企業簽訂共建協議,常態開展“法治體檢”。
按照《十九條措施》,各地將持續開展“千人進萬企,送法護企促發展”活動,推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充分發揮“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及商事調解員作用,開展法治宣傳、提供法律服務。據悉,去年市司法局聯合市商務局、市律協開展涉外法律服務月活動,開展“千人進萬企,送法護企促發展”法治宣傳活動512場,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深化營商環境改善 大力度強化“安商”
《十九條措施》中的多條措施,著力破解企業發展中可能遇到的痛點難點,宏觀層面:組織開展第三批全國、第二批省級法治政府示范創建活動,推進各級各部門依法行政,從整體法治環境改善大力度推動“安商”。具體操作層面: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活動;強化行政復議化解爭議職能作用;完善“法律援助+勞動仲裁”機制,培育示范點,以點帶面擴大“法律援助+勞動仲裁”工作機制覆蓋面等。
記者得知,在“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活動”方面,今年市司法局將提升企業人民調解委員會規范化建設水平,進一步健全完善“園區楓橋”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多元糾紛調解機制。在去年,聚焦服務“加快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我市已在9個省級工業園區成立人民調解組織。全市人民調解委員會排查調處矛盾糾紛34265件,成功率99.5%。
在“強化行政復議化解爭議職能作用”方面,市司法局將暢通行政復議申請渠道,加大調解和解力度,及時有效推動行政爭議實質化解。去年,通過組織聽證審理、實行現場勘驗等審理方式,市、縣兩級分別受理行政復議申請332件、955件,比增42.5%、39.42%,其中,市級審結案件195件,調解、和解率達40%以上,及時有效推動了行政爭議實質化解。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