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鐵——福廈高鐵正式開通,全市海陸空交通提速升級;中心市區1517公里市政雨污管道迎來近年來“最大體檢”;掃碼即停,智慧停車全市鋪開;車管、戶籍等服務就近辦理、跨省通辦便民利民;物業服務質量好不好,業主打分說了算……2023年,泉州民生發展有“溫度”。從解決“民生之盼”到實現“民生之變”,一個個美麗蝶變,一張張笑臉,繪就泉州群眾幸福生活的最美畫卷。本期年終盤點梳理回顧2023年里發生在我們身邊的10個方面的民生大事,彰顯民生溫度。
省外戶籍人員在泉州辦理結婚登記
這一年 婚姻戶籍業務“跨省通辦”
今年3月起外省戶口落戶泉州“秒批秒辦”、6月起外省戶口在泉可辦理結婚登記、11月起外省戶口在泉可以申請臨時身份證……今年以來,一批“跨省通辦”服務新政實施,打破了時間、地域的壁壘,方便在泉生活、工作和創業的外省戶籍人員就近就地辦理相關業務,真正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今年3月1日起,福建省開通全國所有省份戶口遷移全類別“跨省通辦”業務,遷入者無需辦理《戶口準遷證》和《戶籍遷移證》,只需向擬遷入派出所提出申請并提交身份證、戶口簿等材料,遷入地派出所就能實現“一站式”秒批、秒辦。據泉州市公安局戶政管理支隊統計,今年3月至11月,泉州已為16916名外省居民辦理了戶口遷入。
今年6月1日起,國務院同意擴大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調整后,試點地區為福建等21個省份,試點時間為2年。據泉州市民政局統計,今年6月至11月,全市共有282對省外新人在泉喜結良緣。
今年11月1日起,跨省申請臨時居民身份證受理范圍從原來的“閩粵湘”擴大至全國。新政實行后,外省戶籍人員在申領、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期間,如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證的,本人可以憑《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登記表》向現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領臨時居民身份證。該政策方便了不少外省戶籍人員,以鯉城為例,據鯉城公安分局戶政管理大隊統計,11月份共為65名外省戶籍人員辦理了臨時身份證。
戶口遷入、婚姻登記、辦理臨時身份證,今年一項項“跨省通辦”服務舉措的實施,實實在在地惠及在泉州工作、創業的外省戶籍人員,增強外省戶籍人員在泉州的歸屬感、獲得感,吸引外來流動人口來泉州創業、工作和生活。(王麗虹 田政 孫玉瓊 文/圖)
在餐飲店里,民警向居民講解反詐成語,宣傳反詐防騙知識。
這一年 全民反詐在行動
今年6月,泉州啟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同時,泉州積極構建市、縣、鄉、村四級聯動、一體運轉的常態化宣傳工作體系,以“預警勸阻別忽視、財產安全要重視”為主題,打好宣傳整體戰、全民戰,形成反詐防騙的強大合力。
今年本報刊發了不少反詐防騙預防宣傳、打擊破案等類別的新聞報道,通過梳理報道中提及的事例,我們發現,有不少“傳統”詐騙類型仍舊高發,也有一些新型詐騙“橫空出世”,掠空一些受害人的腰包,被騙金額多的幾十萬上百萬元,少則幾千上萬元。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民警詳細統計了今年以來泉州詐騙發案的主要警情類型,提醒廣大市民注意識別,以防上當受騙。其中,兼職刷信譽類詐騙,雖屬盛行多年的老式詐騙,但仍占總警情的25.94%。即便刷單本就是涉嫌違法的行為,但仍舊阻擋不了一些家庭婦女、學生、自由職業者甚至是上班族兼職賺外快的心理。“傳統”騙局冒充客服類居第二位,占比23.15%;網上購物類占14.72%;投資理財類占6.16%;虛擬商品交易類占6.08%;貸款類占5.60%;冒充熟人領導類,占5.29%,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熟人、領導”的關系,這類騙局一旦開啟“閥門”,受害人的損失往往非常慘重。
近年來,打擊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公安機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全社會反詐防騙氛圍逐漸濃厚,宣傳也從防騙條幅、海報,走上了公眾號、短視頻、動漫、微電影、歌曲等形式,全民反詐格局進一步形成。(廖培煌 白炯昕 文/圖)
寶蓋鎮召開物業服務質量星級評定試點工作推進會
這一年 星級評定提升物業服務水平
小區公共設施損壞是否及時維修更換,小區安全隱患是否及時消除,小區衛生環境是否得到保障……“小物業”牽動“大民生”,這些日常小事無不牽動著小區居民的心,物業管理服務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10月,石獅市寶蓋鎮啟動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星級評定試點工作。掃二維碼、選擇房屋號、輸入手機號、填寫驗證碼、提交驗證……短短1分鐘,小區業主便能完成對小區物業服務質量的評價。根據《泉州市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星級評定管理辦法》,泉州物業服務質量將設5個等級,即一到五星級,星級越高,代表小區的物業服務質量越高。連續兩次年度星級評定為未達標的住宅項目,將由小區所在街道(鄉鎮)向物業服務委托方發出提醒函,建議委托方重新選聘物業服務企業。通過這樣“優勝劣汰”的方式,推動全市物業企業提升服務水平,更好地為廣大業主服務。
近日,此次星級評定結果已公示,寶蓋鎮共有33個住宅小區參與評定,其中有15個小區的物業企業得分高于90分,3個小區物業企業得分均低于60分。
物業服務貼心,小區居民暖心。這一年,有的小區物業積極探索人車分流模式,增設圍欄、規劃外部停放區、統一安裝充電樁,投放“購物小推車”……疏堵結合解決人車混行導致的人居環境差、消防隱患大等問題,讓小區舊貌換新顏;這一年,有的小區物業探索文明養犬新妙招,組建養犬勸導隊、設立犬便箱、打造寵物樂園……用細致貼心的服務,打造文明宜居小區;這一年,物業主管部門開展物業管理領域“點題整治”,整治物業侵占業主公共收益、收入及分配不公開、調解物業矛盾糾紛……構建法治化、服務型的物業管理體系,助力物業服務質量再上新臺階。(魏曉芳 文/圖)
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列車通過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 (李金明 攝)
這一年 海陸空交通動能十足
9月28日9時15分,一列CR400AF新型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從福州南站駛出,一路穿山越海,9時53分抵達泉州南站,10時16分準點抵達廈門北站,全程歷時1小時1分鐘。至此,福廈高鐵圓滿完成開通運營“首秀”。
13年前的4月26日,福廈鐵路正式通車運營。此后客流量不斷攀升,特別是節假日期間客流高峰高度集中,運力趨近飽和,平均客座率達到80%以上。13年后,福廈高鐵全線開通運營,廈門、福州實現“1小時生活圈”,廈門、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時交通圈”,東南沿海城市群串聯起一條“黃金旅游帶”。而隨著泉州南站、泉州東站和泉港站的開通,串聯起晉江、石獅、泉港、泉州臺商投資區等地,進一步增加了大泉州的通達度。
福廈高鐵作為國內首條跨海高鐵,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了中國鐵路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中國速度”。它的開通運營,讓“說走就走”的旅途擁有更多的“詩與遠方”,也將進一步助力經濟發展騰飛,繪就民生幸福畫卷。
在旅游大眾化的趨勢下,鐵路的“大交通”與“大客流”獨特優勢進一步彰顯,鐵路旅游時代正在來臨。11月4日起,在興泉鐵路運行的C879/80次列車運行區段,由此前的南昌至泉州區間調整為南昌至廈門北區間。如此一來,泉州市的南安北、安溪東、永春、德化4個站也可動車直達廈門北,打通了山區縣乘客的南下通道。
這一年,泉州海陸空交通動能十足。2月9日,中斷3年后,泉州至金門“小三通”客運航線恢復通航;2月19日起,時隔570天,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恢復泉州至馬尼拉、香港、澳門航班。(張曉明)
鯉城法院開展強制執行行動,依法拘傳一名被執行人。
這一年 司法便民利民有“亮點”
今年以來,泉州法院一方面在司法創新上下功夫,不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一方面不斷推出便民利民舉措,方便群眾訴訟。
市中院以信息化賦能驅動執行工作轉型升級,著力打造集查詢與交流功能為一體的“執行信息公開平臺”,將執行當事人、終本案件(指法院的執行案件,由于被執行人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而裁定終止本次執行程序)、限制消費、失信懲戒、財產處置等信息向社會全面公開。同時,整合案件承辦人聯系方式、執行線索提供、執行費繳納、文書公開網站、拍賣網站等多項溝通信息及平臺入口,實現“一網通查”“一鍵溝通”,為當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精準的“一站式”服務。
近年來,泉州法院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行政糾紛多元解決機制,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等各方資源,綜合運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快速高效疏導解決、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市中院特別專注于優化泉州的行政訴訟敗訴率與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兩項指標,在市人大的有力推動下,該事項被提上政府黨組會議程,市政府主要領導就兩項指標的優化作出專門部署。各行政機關也予以高度重視,該指標被納入營商環境及績效考評范圍。經多方努力,負責人出庭率得到明顯改善,部分區縣(部門)負責人出庭率達到百分百。
泉州兩級法院堅決貫徹泉州市委部署,從嚴從快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關聯犯罪,今年5月涉詐重點人員管控工作“清零”行動開展以來,泉州法院共組織集中宣判活動18次,累計對89件156人開展集中宣判;組織開展專項執行行動7次。
南安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和南安市人民法院于5月18日簽訂婚姻信息共享合作協議,開展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糾紛化解、普法宣傳等合作,聯手在全省首創婚姻信息共享新模式,“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黃墩良 陳靈 李惠瓊 文/圖)
近年來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排水管網清淤工程展開
這一年 市政雨污管道“大體檢”
鯉城區古城區域、豐澤區,以及洛江的雙陽、萬安兩個街道的市政雨污管道清淤檢測工程項目從今年7月正式進場作業。這項工程是為了清除管道內的積存污泥和雜物,確保雨污水管道的正常運行,同時對管道進行病害排查,總長度達1517公里。這也是近年來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一次排水管網清淤檢測工程。
據介紹,此次雨污管道清淤檢測工程使用清淤車和檢測車,配合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對管道進行清除污泥和雜物的工作,以確保管道暢通無阻;同時準確地找出管道的病害和缺陷,包括破裂、變形、異物插入、起伏等結構性缺陷以及沉積、障礙物、樹根等功能性缺陷。此次檢測車配備先進的設備和技術,能夠對管道進行全面的檢測和評估,配備了cctv(管道內窺攝像)小機器人和高壓強力水槍兩大神器。小機器人通過路面技術人員遙控,可進入雨污管道,通過車頭配置的360度攝像頭,拍攝管道內的具體情況;而高壓強力水槍則通過噴射高壓力水柱,對堵塞點進行清淤,將污水沖至下一個檢查井后,再由工人清理出來。
對城市地下排水管線的清淤檢查與病害整治,能夠改善和維護管道的健康度,預防管道堵塞和破裂,確保污水暢通排放,改善城市環境的衛生狀況。清理后的管道能夠提高污水處理系統的效率,確保污水能夠得到有效處理。最重要的是,改善污水處理系統可以避免污水入河,在提升河道水質的同時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的整體衛生水平。此外,對有缺陷的管道進行修復,保證雨水管道的暢通,也可以進一步減少城市內澇的風險。 (張曉明 文/圖)
3月30日,2023年泉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舉行,會上為全市各縣(市、區)誠信促進會集體授牌,這標志著泉州誠信建設揭開新篇章。
這一年 實現了“全市一片誠”
誠實是金,守信是魂,誠信是衡量一個地方文明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尺。3月30日,泉州市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會上為全市各縣(市、區)誠信促進會集體授牌,標志著泉州誠信建設開啟了新篇章。泉州在一個月內,促成全市所有縣(市、區)均成立誠信促進會,實現了“全市一片誠”,這在誠信泉州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省誠信促進會將泉州的經驗做法推廣至全省各設區市誠信促進會參考借鑒。
2月15日,泉州市誠信促進會舉行第二次會員大會,完成換屆工作。2月20日上午,泉州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省、市誠信促進會有關會議精神的匯報,強調要始終堅持以誠信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把誠信建設擺在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擦亮“誠信泉州”品牌。為貫徹市委常委會會議精神,除南安、安溪已成立誠信促進會外,還未成立誠信促進會的有關縣(市、區)聞令而動,立即成立誠信促進會籌備組,從發展會員、資金籌集、召開成立大會等方面著手,緊鑼密鼓地進行籌備。籌備期間,市誠信促進會通過聽取匯報、協助溝通解決問題、指派理事會成員參加成立大會等方面給予指導支持。
在各縣(市、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在市誠信促進會的精心指導下,各籌備組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壓茬推進各項籌備工作,得到廣大企業、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和支持,跑出了“泉州速度”。從2月下旬到3月底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豐澤區、鯉城區、晉江市、德化縣、石獅市、惠安縣、洛江區、泉州開發區、永春縣、泉港區、泉州臺商投資區等地的誠信促進會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成立。(張曉明/文 陳曉東/圖)
豐澤交警在刺桐路設置24小時微車管所,為市民群眾提供便利。
這一年 交通警務提檔升級
今年以來,泉州交警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聚焦民生便民服務,推出“24小時微車管所”和事故視頻快處等便民措施,讓群眾“就近辦、自助辦”,同時通過事故視頻快處,緩解因事故導致的道路擁堵。
近日,在泉州中心市區刺桐路豐澤交警大隊的“24小時微車管所”,市民陳先生僅用十來分鐘,就換證成功。日前,在市區泉秀街,市民陳先生駕車與他人車輛發生輕微刮碰,兩部車輛的車身都有磨損。陳先生使用事故視頻快處服務,在交警指引下,對現場畫面進行抓取,僅用10分鐘左右,事故責任判定生成。
上述兩個事件的快速處理,得益于泉州交警部門推出的“24小時微車管所”和事故視頻快處等便民措施,將原來辦理的時間縮短,為市民群眾提供方便,緩解因事故導致的道路擁堵。據交警介紹,“微車管所”內的兩臺自助設備可辦理駕駛員自助體檢、拍照、期滿換證、聯系方式變更及駕駛證制證等多項交管業務且所有業務均支持24小時辦理,打破了車駕管窗口服務作息時間的制約。目前,全市建成“無人微車管所”41處,建成數居全省第一。
而“交管12123”輕微交通事故視頻快處服務,當事人只需一鍵報警,建立視頻通話配合現場取證,由后臺坐席警員實時采集信息、在線定責,實現快處快撤,緩解道路擁堵。該舉措全過程可回溯式監管,有效規范初始執法,更利于事故當事人打消顧慮、快速撤出現場,同時徹底解決輕微事故處理“流程多、手續繁、時間長”等弊端,真正做到事故處理“掌上”辦結、事故糾紛“指尖”化解。自今年9月13日以來,全市共通過“視頻快處”定責處理道路交通事故4000多起。(黃楓 黃連躬 吳德勝 文/圖)
社會救援人員參與救援陷入沙灘的車輛
這一年 社會救援力量顯擔當
2023年7月底,臺風“杜蘇芮”肆虐,導致泉州多地受災。在此次防抗臺風的“戰役”中,泉州市社會應急聯勤中心的迅捷、藍天、陽光、荒野召喚、興暉、遠通、真情在線等社會救援隊始終奮戰在救援一線,成為官方救援力量的有力補充。臺風過境、洪水退卻,這些救援隊伍為了幫助群眾早日恢復正常生活,仍奮戰在一線,移倒樹、清淤泥、忙消殺……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每一次自然災害來襲,總會有大量的志愿者逆行而上,他們無私奉獻,免費為市民服務。平時,有市民迷失山林、有人落水、有人的車輛拋錨,社會救援力量總是在市民最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配合官方展開救援工作。
2020年8月,泉州成立全國首個以政府為主導、應急與消防部門共同建管的社會應急救援聯勤中心,初步形成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常備、專業性應急救援隊伍為支撐、社會救援力量為補充的應急救援新體系。目前有7支社會救援隊伍加入,分別是迅捷(水域救援)、藍天(坍塌救援)、陽光(山岳救援)、荒野召喚(道路救援)、興暉(工程機械保障)、遠通(通信保障)、真情在線(后勤保障)。現有正式隊員586人、預備隊員和志愿者近1000人、救援車輛200余輛、裝備物資4000余件。
聯勤中心自成立至2023年11月,共分流社會救助類警情4486起,累計出動車輛7539車次、出動人員25697人次,圓滿完成了2021年馳援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2023年赴土耳其參與抗震救災、協同泉州“0313”疫情防控工作、2023年防抗五號臺風“杜蘇芮”,增援浙江舟山抗擊“煙花”臺風,赴贛、浙、閩北等地區參與抗洪搶險等一系列突發事件應對工作。(陳明華/文 聯勤中心/圖)
2023年,泉州加大停車場建設力度,增加停車位,方便群眾停車。
這一年 高招頻出破解“停車難”
停車位不足、停車位難找、停車收費不方便——2023年,泉州啟動機動車停車場備案工作,開啟中心市區智慧停車收費模式,啟用中心市區停車場導航便民服務,組織推進停車場規劃建設等,著力破解“停車難”,讓停車收費更智能化,便利群眾停車。
今年3月,停車備案管理系統正式啟動,群眾不再需要反復奔走,只需將材料網上一鍵提交,按程序辦理即可,實行線上備案將有效提升經營性停車場申請的普惠化、便捷化。通過備案,引導社會停車場合理確定收費標準,促進經營規范化。
同月,中心市區的道路臨時停車位采用智慧化收費管理模式,做到智能停車、智能誘導,讓群眾停車更方便。智慧化收費管理模式范圍在鯉城、豐澤的道路停車位,采取地磁+二維碼+手持機進行。目前,各縣(市、區)基本上實現了智慧化停車收費。
群眾來中心市區旅游或辦事,要查找停車場,一部手機就可以實現。2023年9月,中心市區停車場導航便民服務上線,廣大群眾通過手機導航就能查找停車場。目前,導航便民服務已接入中心市區707個經營性停車場(含路內)、49610個泊位,實現707個停車場的一鍵導航。
同時,各地各相關部門組織推進停車場規劃建設,對景區景點等停車供需矛盾突出的區域,“一點一策”推進解決,建成了一批景區景點停車場。
此外,市交警支隊將古城區域劃分為內圈、中圈、外圈進行“三圈管控”,采取“外圈分流、中圈導流、內圈限流”措施,逐步升級圈層管控,通過“擴外圈”“攬中圈”“守內圈”,盡量把車輛引導到外圈,確保古城區域交通安全、有序、暢通。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