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縣城全景圖(許華森 攝)
仲夏德化,澎湃著生機和活力。
看政永高速德化段、德化城區大外環路蓋德至英山段等重點項目施工現場,塔吊林立、建設正酣;同鑫陶瓷生產車間里,智能化生產線高效運轉,僅1人即可完成過去15個人的工作量;廣袤鄉間,一二三產加速融合發展,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鄉村吸引著八方來客……一幅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在德化大地徐徐展開。
今年以來,德化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落實省委、市委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扎實開展“提標增效”活動,堅定實施陶瓷創新、文旅融合、城鄉共建“三大戰略”,以“大抓落實、狠抓落實”的干事創業熱情,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今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3.5%、6.7%,位居全市第4和第6,其他指標穩居全市中等水平。
榮譽榜
●位列胡潤全球十大藝術陶瓷城市榜單前五
●獲評首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整體推進試點縣
●獲評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
●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縣
●2023年獲評“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
●獲評2024年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
●獲評全市營商環境標桿縣
美湖鎮觀光小火車 (德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靶向攻堅 積蓄高質量發展動能
前不久,在全市2024項目創優年二季度重大項目暨重點招商項目視頻連線開竣工活動中,德化古洋片區標準廠房作為連線項目集中開工,擬打造標準化高端商務區及瞪羚企業、“專精特新”高科技企業集聚區。
重大項目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放眼德化,全國首例跨度最大的柔性邊界索網結構撐開了霞田文體園體育場骨架;政永高速德化段、城區大外環路蓋德至英山段等交通項目,進一步構建起當地高效便捷、內外聯通的交通網絡;正在建設中的德化縣中醫院綜合樓項目,未來可新增開放床位200張,日門診量預計達1100人次,極大改善患者就醫環境和就醫體驗……一個個重大項目滿弦開工,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澎湃動能。
開展“項目創優年”活動,上半年,全縣247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53.3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53.2%,其中抽水蓄能項目完成可研報告審查、移民規劃報告審查等工作,具備項目核準條件。
深化“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堅持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抓大、招強、引優,組織到北京、澳門、廣州等地開展招商活動,上半年新簽約招商項目29個、總投資216.4億元。
深化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持續推進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的德化3.0版工業(產業)園區發展模式,將園區打造為實現陶瓷千億產業集群的發展引擎。上半年,累計投用標準化廠房56.5萬平方米,達產可新增產值8.5億元。
深入實施“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在獲評全市營商環境標桿縣的基礎上,啟動新一輪營商環境攻堅行動,扎實推進138項改革創新舉措,打響“德心贏商”營商品牌。比如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縣方面,爭創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全縣有效商標注冊量4.1萬多件,數量位居全省山區縣前三;創新政府購買幫辦代辦服務模式,由縣城建集團抽調5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工作專班,入駐縣政務服務中心開展建設項目幫代辦服務,贏得企業點贊。
聚鏈成勢 陶瓷產業競逐千億
繼美國、墨西哥、荷蘭“圈粉”后,前不久,“中國白瓷(德化)—墨西哥彩瓷(普埃布拉)對話展”活動在墨西哥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中國白·德化瓷”再次大放異彩。以瓷為媒,德化對外交流“朋友圈”持續擴大,并躋身胡潤全球十大藝術陶瓷城市榜單前五。
作為縣域重點產業鏈,德化全力打造陶瓷千億產業集群。今年以來,德化用好省、市專項扶持政策,深入實施“中國白·德化瓷”產業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以新型工業化為抓手,推動提升陶瓷產業鏈供應鏈規模和韌性,預計上半年陶瓷產業集群規模330.6億元、增長23.9%。
突出新老并舉,優化產業結構。拓展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創建成果,堅持“新”“老”產業一起抓,加快傳統陶瓷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同時大力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和竹木制品、日用玻璃、陶瓷小家電等陶瓷產業配套、現代服務業,逐步形成“大陶瓷”產業發展格局。
突出開放創新,提升產業層次。實施好龍頭企業培育計劃,用好“揭榜掛帥”“賽馬”機制,推動優質資源向鏈主企業聚集,力爭培育產值超10億元工業企業10家以上;引進“大院大所大平臺”,建設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打造高科技陶瓷項目聚集區。
突出綠色數字,增強產業動能。實施“綠色數字技改”專項,推廣運用成型生產線設備55臺(套),新增“上云上平臺”企業53家;實施智能制造數字化三年行動,每年推廣成型生產線設備100臺(套)以上、新增上云上平臺企業100家以上;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開展智慧園區數字化建設,賦能產業升級。
推動優品出海,打響產業品牌。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在新加坡等國家建設6處“推廣展示+海外倉中心”,支持6家市場采購企業強化出口,組織150家次企業參加國(境)外展會,上半年自營出口總額增長15.6%(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用好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海峽兩岸青年陶瓷創客“i-china”計劃、閩臺陶瓷文化節等平臺載體,進一步吸引臺灣陶瓷文創人才、項目、資金等落地德化。
德化外環路項目實現首個隧道雙洞貫通 (吳有森 攝)
深度融合 做大做強文旅經濟
近年來,德化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構建了以縣城陶瓷文化為主體,石牛山、九仙山為重點的“鳳凰展翅一體兩翼”全域旅游發展格局,不斷打響“世界瓷都·自在德化”旅游品牌。去年,全縣接待游客數、旅游收入首次突破千萬及百億大關。
久久為功,讓德化文旅經濟出圈出彩。站上新起點,如何實現文旅“長紅”?
今年德化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深度融合,以更強決心做大做強文旅經濟。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力爭旅游收入突破120億元”。
4月28日,德化在全市率先揭牌成立縣文旅經濟發展總指揮部,發揮頂層設計和戰略引領的作用,積極推動產業動能轉換,創新文旅業態和模式,進一步完善文旅產業布局和服務體系,用“品質”強“品牌”,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拼項目強后勁。全力推進25個旅游重點項目,創建石牛山省級旅游度假區,建設德化窯考古遺址公園,龍鵬藝術館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順美集團獲評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拼融合強產業。持續實施“旅游+”“+旅游”戰略,抓好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培育一批全域生態旅游小鎮、金牌旅游村、鄉村旅游重點村、觀光工廠等特色項目。
拼宣傳強品牌。加快石牛山按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提升,培育創建以石牛山為核心的省級旅游度假區等一批特色文旅品牌。2024年將舉辦專場旅游推介會4場以上,開展泉州市山地旅游節、環云龍湖山地馬拉松賽、“瓷谷仙境”柴燒暨美食文化節等節慶活動,不斷擦亮“世界瓷都·自在德化”金字招牌。
5月18日,“向往德化·清涼一夏”2024年德化縣山地旅游節活動在石牛山景區拉開帷幕,通過創造主客共享的旅居生活,培育消費新熱點,為即將到來的暑期旺季預熱造勢;6月底,“向往德化·清涼一夏”泉州城市巡游季“古城+德化”文旅推介活動在泉州府文廟啟動,現場發布暑期4條最值得打卡的寶藏山地旅游線路,進一步打響德化山地旅游新名片。
今年以來,累計舉辦德化縣山地旅游節等文旅推介活動20多場次,德化連續2年獲評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上半年接待游客624.5萬人次、旅游收入60.8億元,分別增長26.9%、27.1%。
德化縣霞田文體園體育場跨度達210米,為全國跨度最大的柔性邊界索網結構,結構體系為全國首例。 (資料圖片)
民生向暖 打造縣域新型城鎮化樣板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在德化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一件件、一樁樁浸透著為民情懷的“民生賬本”,記錄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和濃濃的為民情懷。
辦好民生實事。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德化建設12個零工市場(驛站),舉辦招聘活動29場次,新增城鎮就業2534人;開展德化人才月系列活動,全面升級青年人才待遇保障,新增市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382人,引進留住638名大學生來德就業見習。教育醫療水平穩步提升,今年秋季開學前可新增學位4800個,入選教育部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通過市級核查。組織15家公辦幼兒園打包申報2024年超長國債公辦養老托育領域項目,全縣可提供托位1324個、入托率達33.6%;實施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工程,縣域內住院量占比(72.9%)、縣域內就診率(85.4%)均居全市第一。
深化城鄉共建。推進3個片區“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項目,新增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7個,在全省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連續8年推廣“一清二整三美化”,實施“五個美麗”專項任務1172個,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完成13.9萬畝糧食播種任務。深化“抓城建提品質”專項行動,推進125個重點項目建設,比如城區大外環路累計獲得中央補助2.44億元,創造了當地普通公路單個項目爭取中央資金最高紀錄;加快龍井片區縣城更新省級樣板工程建設,打造具有世界瓷都特色的城市會客廳。
值得一提的是,德化縣創新推行黨建引領跨鎮聯建機制,將16個非城關鄉鎮劃分為東部、西南和西北三個片區,以鄉鎮聯建形成合力,累計培育春美鄉黃花菜、上涌鎮德化梨、湯頭鄉刺葡萄等“一鎮(鄉)一業”,以及11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8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并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整體推進試點縣、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除了跨鎮聯建,德化縣還首倡“四市六縣”成立“環戴云山”綠色經濟產業區域聯盟,共同策劃自駕游“后備箱經濟”、閩中職教聯盟、農產品集中展銷等項目,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