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高溫、烈日和潮濕的空氣成為生活中的“常客”。在這樣的季節里,中暑的風險也隨之增加。中暑不僅會讓人感到不適,嚴重時還可能患上危及生命的熱射病。日前,多名市民因熱射病相繼送醫搶救,幸虧搶救及時均已轉危為安。
病例一:捂被子發汗 體溫反升高
“我們也沒有想到,就是發個汗的事情,怎么變成這樣了……”在第910醫院重癥醫學科的病房里,小林的父親傷心地說。
今年23歲的小林因感冒發燒出現了畏冷的癥狀。在他看來,“捂被子發汗”可以治感冒。于是,他便蓋上厚厚的被子,關起門窗,等待身體發汗。然而,這個過程中他體溫慢慢上升,甚至還出現頭暈、嘔吐等癥狀。小林的父親發現后,急忙將他送往醫院就診。到達醫院時,小林的體溫高達41.1℃,意識模糊,經醫生診斷為熱射病,立即轉入重癥醫學科接受治療。經過一個星期的治療和精心護理,小林才轉危為安。
據該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李奕鑫介紹,感冒發燒“蓋被子捂汗”不可取,很多人覺得感冒后要捂一捂,出出汗就會好,實際上在被子捂熱的時候,病情就加重了。發燒其實分為寒戰期、高熱期、退熱期三個階段,三個階段是人體免疫系統與病原體“作戰”的不同階段,機體也會出現不同的癥狀。在高熱期或退熱期,如果用傳統“捂汗法”,會影響人體散熱,并且可能會因體溫過高而發生脫水、代謝性酸中毒、“捂熱綜合征”等,情況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心跳停止,甚至死亡。不僅成人感冒發熱不適合用蓋被子捂汗的方式退熱,小兒發熱同樣不適合。正確做法應該是多喝水、多排尿,及時到醫院就診。
病例二:腹瀉不在意 長跑時暈倒
無獨有偶,近日,20歲的泉州小伙阿良(化名)在運動過程中,因確診熱射病也險些失去生命。據介紹,阿良酷愛長跑,每天跑3公里是雷打不動的習慣。事發前一天,阿良出現了腹瀉的癥狀,但他并不在意,依舊外出運動。當跑到1公里左右的距離時,他突然步態不穩暈倒在地。阿良的同伴立即將其送往醫院進行救治。到達醫院時,阿良出現嘔吐、抽搐、昏迷的癥狀,體溫甚至高達40℃。經醫生診斷,阿良被確診為熱射病。目前仍然在醫院接受治療。
據李奕鑫介紹,訓練場上出現熱射病多見于健康年輕人,主要發生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進行高強度訓練或從事重體力勞動一段時間后。在長跑過程中骨骼肌產生大量熱量,在高溫環境下散熱途徑受阻,引起熱蓄積,導致體溫調節障礙,容易中暑,嚴重者會患熱射病。患者除熱射病常見表現外,還可伴有嚴重的橫紋肌溶解,故急性腎衰竭、急性肝損害、凝血功能障礙等在發病后十幾小時甚至幾小時即可出現,病情惡化快,病死率極高。
李奕鑫建議,在訓練中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量力而行。在安排訓練時盡量避開氣溫較高的時段,縮短在高溫環境中連續訓練的時間,在高強度訓練中延長休息時間并及時補水補鹽。
提醒:降低病死率 關鍵在預防
降低熱射病病死率的關鍵在于預防。李奕鑫提醒,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避免高溫高濕及不通風的環境、減少和避免中暑發生的危險因素、保證充分的休息時間、避免脫水的發生,從而減少熱射病的發生率及病死率。對于熱射病患者的急救,可進行快速降溫,將患者移至涼爽通風處,解開衣服;在病人頭部、兩腋下、腹股溝區等放置冰袋;同時用冰水、冷水擦身,防止溫度復升,并立即撥打120。
近期,泉州持續出現高溫晴熱天氣。李奕鑫建議,市民應盡可能避免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長時間工作、運動或者生活。當室溫超過32℃或者室內濕度超過60%,建議每工作3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勞逸結合。同時要注意補水,別等口渴才喝水,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升—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飲用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新鮮水果和乳制品也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和營養所需。此外,飲食要清淡,多補充有防暑降溫作用的飲品和時令水果,如綠豆湯、綠茶、西瓜等。一旦出現先兆中暑癥狀,說明身體已經發出預警,要及時休息、補水和降溫。平時自覺身體素質不錯,習慣劇烈運動的,如出現腹瀉、感冒等癥狀一定要休息,不要再進行高強度運動。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