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遇檔案
泉州市鯉城區舍人巷,又名秦衙埕巷,東起甲第巷,與象峰巷相連,西抵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在舊時屬于古城西隅文錦鋪甲第境。
以前舍人巷街坊習慣稱舍人巷為秦衙埕(秦衙庭),因巷中曾有一座坐北朝南的秦姓大厝而得名。巷內北側有一座舍人宮,舍人巷因此而得名。
泉州古城還曾有一條以“舍人”命名的古巷,在后城附近的義春宮西側曾有一條“金甲舍人巷”,通過舍人宮橋連接涂門街,巷與橋今已不存。
舍人巷示意圖(陳慧芬/制圖)
楊戩一箭射三府
俯瞰舍人巷
據從小在象峰巷長大的王人鑄老人回憶,他幼年常到舍人宮玩耍,舍人宮全名“金甲舍人宮”,供奉的是二郎神楊戩,二郎神像手持弓箭。舍人宮大概在上世紀50年代被毀。
聽老輩人講,舍人巷附近有供奉呂洞賓的鐵爐廟、三朝元老留正的留府、傅厝山的傅府。明朝江夏侯周德興來到此處,看到三處風水太旺,不利朝廷,于是命人修建金甲舍人宮,留下“楊戩一箭射三府”的民間傳說。
曾經的舍人宮所在地
舍人宮的墻壁
舍人巷11號:
深藏古巷的老厝槍樓
舍人巷11號
舍人巷11號是許氏大厝,坐南朝北,這座兩進帶雙護厝的舊民居看起來普通,細節處卻折射出當年的不凡。
許厝大門兩側的雕刻
在許厝門前有兩處碑刻,西側寫有“月旦”,下方是蘭花,上有清末泉州舉人曾遒題寫的詩句“妙得園中日日春,殷勤培護不嫌頻”,落款是“壬戌夏月”,從曾遒(1868-1954)所處年代推算,壬戌年指的是1922年,可見這座老厝已有百年歷史。曾遒為許家題詩繪畫,也可見當年許家的名望。
東側是“山盟”,下方是梅花,同樣是曾遒題寫的“玉骨獨鐘天地正,鐵心不受雪霜驚”,與宋代詩人張道洽《梅花二十首(其七)》中的“玉色獨鐘天地正,鐵心不受雪霜驚”僅有一字之差。
漢末三國時期名士許劭,與友人每月初一品評天下人物、詩詞字畫,被稱作“月旦評”,因點評內容客觀公正、一針見血,在當時享有極高聲譽。“月旦堂”也就成了后世許氏的堂號之一。
許厝天井
許厝西側的“中華”二字
大廳東側的“民國”二字
天井后的大廳兩側中,西側有“中華”二字,東側有“民國”二字,房屋建造時,正處于民國初期,可見當時戶主用鏤空磚雕表達了對新時代的期盼。
許家媳婦林月霞1968年嫁來許家,記得長輩說,許家曾有先輩在菲律賓經商,民國時期在舍人巷蓋起大厝。以前為防土匪,民宅很注重防御,許宅門前石階上,至今可看到一排孔洞,這是當時在大門前裝過一道鐵門。天井上裝過鐵罩,保護大厝安全無虞。鐵門和鐵罩如今已消失,家中最重要的防御設施是一座“槍樓”,完好保存了下來。
門前石階上的孔洞,是當年裝鐵門的痕跡。
許厝的槍樓
每層開有小窗
在許厝的東護厝南側,可看見一座狹窄高聳的3層槍樓。每層有窗,窗邊都有幾處小孔。林月霞介紹,這座槍樓應該是跟著大厝一起蓋起來的,主要功能就是觀察和防御,里面空間很小,不適合居住,只適合臨時駐點觀察。槍樓每層窗戶很小,加上旁邊幾處小孔,觀察者很方便隱蔽自己,發現土匪。
民國時期古城周邊時有匪患,不少大戶人家都建有防御建筑,舍人巷旁的甲第巷內也有一座槍樓留存下來。
俯瞰槍樓
林月霞說,后來社會安定,土匪消失,槍樓也就失去了功效,這座槍樓平時上鎖,已經有很多年沒人上去過了。
槍樓第二層
槍樓不通水電,一層因為周邊建筑遮擋,里面漆黑一片,經過狹窄的木質樓梯可到第二層,再經過木梯抵達第三層。每一層都已積下厚厚灰塵。
槍樓第三層,需要手托蓋板才能上下。
槍樓窗外
四周墻壁中的孔口均朝下,方便瞭望射擊。
許家保留了古早味的果盒座
秦衙埕:
傳說與明代進士秦鐘震有關
秦衙埕的大致范圍
據王人鑄介紹,秦衙埕所說的秦氏大厝以前大概在舍人巷11號對面,秦氏大厝的部分建筑構件遷到了附近的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
據舍人巷街坊回憶,“秦衙埕”的“秦”,據說指的是明萬歷年間的晉江進士秦鐘震。清道光《晉江縣志》記載:“秦鐘震,字伯起。萬歷甲辰聯第進士……歷官知府,以目疾歸,歌詠自娛。性狷介,少而喜排諧譏諷,才藻橫溢,聞者絕倒。卒年八十余。著有《樗吟》,亦多成于游戲。” 他曾題泉州雙髻山聯:帝降青童,峰頂故標雙髻出;云隨白鶴,洞中曾度九仙來;還有安溪鳳城城隍廟聯:為惡不滅,祖宗有余德德盡必滅;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盡必昌。
秦鐘震為人詼諧,好打抱不平,吳藻汀《泉州民間傳說》系列中,多次寫過關于秦鐘震的民間故事。
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內的假山湖石,部分來自秦衙埕。
園內造型古拙的石獅,據說也來自秦衙埕。
拾遺
秦衙埕面干
在舍人巷長大的蘇瑞升老人回憶,秦宅是明代建筑,因年代久遠,早已消失,但門前一片寬闊的大石埕卻保留下來,這就是秦衙埕。蘇家幾代人都是開作坊生產面干(閩南語稱“面線”為“面干”)的,因生產的面干韌性十足,質量上乘,“秦衙埕面干”在泉州古城遠近聞名,是日常食用和饋贈的佳品。蘇瑞升說,秦衙埕因為平整干凈,有時面干掉在地上,拾起來拍一下也很衛生。
上世紀五十年代公私合營后,蘇家作坊加入了西街老鼠尾巷附近的面干合作社。
“火柴樹”
舍人巷尾
舍人巷尾有一棵樹身碩大的“火柴樹”,年代久遠,枝葉遮住了巷子。
舍人巷17號
舍人巷17號門楣上的“金甲小舍”,記載著這里也曾有過“金甲舍人”。
舍人巷口
舍人巷目前正在進行保護提升工程,巷口正對著象峰巷尾,與甲第巷交叉成十字路口,象峰巷尾曾有留正的三朝元老坊,遠近聞名。
策劃 ▏許志榮
文圖 ▏王了
視頻 ▏點創傳媒
統籌 ▏楊瑩 洪燕如
注:本文撰寫過程中,得到鯉中街道升平社區、林月霞、許曉彬、王人鑄、蘇瑞升、楊茂盛、許月才、陳恒彬等的大力協助,在此一并致謝。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