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傳統產業»正文

南安眉山鄉太山村:因地制宜探索“水稻+田螺”套養模式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24-07-05

盛夏時節,在南安眉山鄉太山村一片依山而建的水稻梯田里,水稻秧苗迎著熱烈的陽光,長勢喜人,令太山村村委會副主任葉貽治更欣喜的是,鉆進土里的田螺也如預期順利成長著。今年5月,這片50畝的農田開始種單季稻。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更好地利用土地資源,太山村在農業技術人員幫助下,因地制宜探索“水稻+田螺”套養模式,發展特色綜合種養產業。

其實,這不是泉州首次嘗試稻漁綜合種養。去年7月,泉州首個深水稻漁綜合養殖項目落地南安英都,實現魚糧雙豐收,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

 



農戶往稻田里投放田螺

探索“稻螺共生”

山區農田生機勃勃

近日,走進太山村農田土地開發基地,稻田在陽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生機盎然。“倒螺了,倒螺了!”站在田坎邊的葉貽治一臉喜悅,高興地說道。一筐筐田螺在農戶的投放下,緩緩沒入稻田,遍布其間,安靜的稻田一下子熱鬧起來。

“近年來,太山村積極把春耕備耕、穩定糧食生產作為當前‘三農’的頭等大事。今年年初,太山村為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發展,與南安市洪瀨鎮一家農場合作,由他們提供優良水稻種子并育秧,于5月完成插秧。”葉貽治介紹,這片田地是村集體土地,村干部便想摸索新的種養方式實現增收,再向村民推廣。“我記得小時候到農田里能摸到田螺,說明田螺和水稻是可以共生的。我們便咨詢了農業技術專家,在專家的建議下,投放60斤田螺嘗試。”他說,田螺繁殖速度快,還不需要喂飼料,農民只需按正常流程種養水稻即可。“這種共生關系有望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如果試驗成功,將向農民推廣,可增加大家的收入。同時,也能組織學生、游客等來田里摸田螺,發展農旅項目,助力鄉村振興。”

葉貽治告訴記者,目前水稻和田螺生長狀態良好,期待著水稻秋收時,村民們下田起螺,迎來“糧漁雙豐收”的豐收景象。

稻漁綜合種養

經濟生態效益雙提升

今年4月,南安市英都鎮良山小學的多名學生前往良山村魚糧共存的稻漁綜合種養田里,既學插秧又抓魚,體驗農耕勞作,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良山村“稻魚共生”項目是泉州首個深水稻漁綜合養殖試點。目前該村已試行“稻魚共生”的田地約25畝,試行以來實際收獲水稻每畝產量1240斤(以往約1000斤),每畝產魚120.4斤,每畝增收2400元以上,實現了“一畝田、百斤魚、千斤糧”的目標。

南安市農業農村局水產養殖高級工程師林金典告訴記者,稻漁(含稻魚、稻蝦、稻鱉、稻蟹、稻螺等)綜合種養充分利用了漁產品和水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特點,是綠色農業生產模式,也是農業農村部推介發布的主推技術。在該技術下,投放到稻田里的水生動物可攝食水稻害蟲、雜草;水稻的根系為水生動物提供了棲息和覓食的場所;水生動物排出的糞便則成為滋養水稻的肥料;魚兒游動時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提升肥力,也能促進水稻根系發育,促進水稻生長。此外,在該模式下,魚或田螺不用投喂飼料,可以降低養殖成本,水稻可減少農藥使用量,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

林金典表示,魚或田螺收獲時,可舉辦摸魚(螺)活動,有利于發展農業旅游產業,推進鄉村三產融合發展,稻漁共生不但實現了經濟效益增收,更促進了生態效益的提升,真正實現了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鄉村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蘇慧敏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人欧美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久久悠悠色综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