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中小學紛紛放假,孩子們開啟了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每年暑期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期。記者從多家醫院了解到,近一周來,醫院接診的兒童意外骨折病例明顯增加。專業人士提醒,暑假期間家長應加強對孩子的看護,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做好事前預防和事后及時救治。
及時有效的治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重要
樓頂踩空墜落 男童摔成骨折
“我只不過想探出身子看看風景,沒想到一腳踩空,就從樓頂掉下來了。”來自浙江的小建(化名)年僅10歲,說起自己受傷的那一幕竟然十分淡定。7月2日,他不慎從出租房兩三米高的樓頂墜落摔傷了腿,被送到泉州正骨醫院小兒骨科接受治療。
“當時我們聽到哭喊聲跑出來查看,孩子的腿已經骨折變形。”回憶起孩子受傷的過程,小建的母親仍心有余悸。她說,幸虧出租房只有一層樓。經診斷,小建為右腿脛腓粉碎性骨折,其他部位無大礙。
掰手腕受傷 少年錯過期末考
6月30日晚,14歲的少年小和(化名)在學校晚自習。其間,因為一時興起,他和同學玩起掰手腕,沒想到竟然意外受傷,錯過了第二天的考試。
“都還沒決出勝負,剛一用力,我右手肘部的位置就出奇地疼。”小和說,他把事情跟家人說后,家人立即將他送到醫院。經檢查,他的右肱骨內上髁移位。目前,他的手已經做好了復位的手術,但仍需住院觀察。
聽聞小和令人啼笑皆非的受傷原因,同病房部分患兒家屬也是感同身受,直言孩子生活中的意外傷害真是防不勝防。
假期第一天 男孩打球受傷
病房里同樣無奈的還有12歲的少年小偉(化名)的母親。因為小偉喜歡籃球,他在放假第一天就跟小伙伴相約到小區籃球場打球。“我本來以為孩子運動一下挺好的,但是看他一瘸一拐回來,就察覺事情不妙了,趕忙把他送到醫院。”小偉的母親說,幾個月前,小偉就因為打球,膝蓋受過傷。以為傷都痊愈了,所以她并沒有攔著孩子去運動,沒想到意外又發生了。
經診斷,小偉為右側急性髕骨脫位、髕骨撕脫性骨折。他的母親推測,孩子可能是之前的傷尚未痊愈,抑或是在運動前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所致。
做好事前預防 事后及時救治
“暑期是兒童意外骨折的高發期,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泉州市正骨醫院小兒骨科副主任醫師揭強告訴記者,暑期開始近一周來,醫院就接診了近40例兒童意外骨折病例,較放假之前增加了一倍多。
暑假期間兒童意外骨折高發的原因有哪些呢?揭強分析,放假期間戶外活動增加,若孩子安全意識不夠強且家長監管不到位,就容易出現摔傷、扭傷、砸傷、擠傷等意外受傷情況。如在公園玩耍的時候,孩子趁著大人不注意,攀爬圍欄、雕塑、假山等,不小心掉下就會造成傷害。小孩天性好動,在奔跑過程中也容易因路面或自身原因導致摔傷。此外,孩童在進行籃球、足球等相對激烈的運動時也可能因熱身不夠或缺乏安全意識導致受傷。
“孩子受傷后,會有一些相應的癥狀,家長需要格外注意。”該院小兒骨科醫療學科帶頭人王建嗣表示,低年齡段的孩子受傷后會哭鬧,上肢受傷后會出現局部腫脹、淤青、積血,嚴重時還會有出血等癥狀。若是受傷處在下肢還可能有站立不穩的情況。高年齡段的孩子一般可以描述出受傷部位。若孩子疑似出現受傷情況時,家長應對孩子四肢、頭部、胸部、腹部等處仔細檢查,視其傷情作進一步處理。
對于暑期孩童意外骨折頻發的現象,王建嗣認為,關鍵是要做到事前預防和事后及時救治。如何進行事前預防呢?揭強建議,首先孩子在戶外活動時家長要加強看護,尤其是低年齡段孩子的家長更要謹慎。再者,要選擇與孩子年齡段相適應的運動項目和器材,運動時要控制強度和時間,不能超出孩子的耐受能力。此外,做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時可佩戴護膝、護腕等防護道具。運動前還要有充分的熱身活動,運動后要有休息放松動作。若在戶外不慎受傷時,有哪些急救措施呢?王建嗣提醒,有醫護基礎的人員可按照包扎、固定、搬運的流程對傷者做緊急處理,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若是在家里輕微扭傷時,可在受傷的48小時內進行冷敷,并將患肢抬高,但不宜立刻進行按摩。若是情況比較嚴重或自行處理后未能緩解,則要及時到醫院接受治療。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