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管作業現場 (融媒體記者陳起拓 攝)
一段時間來,我市中心城區多條街巷開啟污水管網建設。記者采訪得知,到今年第三季度,全市陸續開工建設的污水管網項目將突破100個。為最大限度緩和因施工占道導致的交通壓力,古城區的多個污水管網敷設項目采取減少破路的非開挖施工方案,部分項目采取24小時“白加黑”的趕工模式,力爭盡快完成項目建設。
進入8月份,總長2.3公里多的新門街—涂門街,雙向四車道的路面僅剩一個車道,供車輛單向通行,其他三個車道,每隔100多米就有一個6至9米深的頂管工作井或接收井。施工人員正在井內操作機械設備,將每截3米長的球墨鑄鐵污水管向與路面平行的地下五六米深處頂進。“地下環境適宜的話,一小時能夠頂進3米,但如果遇到黏土、巖石,施工效率就不好說。”泉州水務集團權屬水務工程公司項目經理黃冰水告訴記者,為提高施工效率,盡量減少占道施工給群眾帶來的出行影響,目前新門街—涂門街段共投入5個施工班組、4套頂管設備,多點平行施工,每天三班倒、不間斷作業,力爭10月底前完成主干道的污水管網建設。“通常來說,頂管施工是采用一套頂管設備逐步頂進,先完成已有位置頂管作業,再挪移設備開啟新一段路的施工。當下這種多套設備平行施工的趕工法,為的是在確保質量安全情況下最大限度縮短施工時間。”一名施工人員說。
據市污水治理指揮部相關人員介紹,新門街—涂門街新鋪設的污水管屬于市政污水主干管,分為DN800、DN1000兩段,與南俊路、東街、百源路、中山路等周邊街巷、小區的污水支管、連接管的關系就像魚主骨架與魚刺,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系統。“只有污水干管、支管、連接管以及接戶管都建設完成、串聯成片了,才能從源頭避免污水入江入河,扭轉部分區域雨污混流的情況。”目前,南俊路、東街、百源路、中山路等道路污水管網提升完善項目同步實施中,未來,這些道路沿線的生活污水,都將流入新門街—涂門街市政污水主干管中,再經涂門水關污水泵站轉至下游市政污水干管,最終進入寶洲污水處理廠。
作為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推動污水綜合治理的重要環節,管網建設改造將有效推進雨污分流,防止污水直排,進而實現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的提質增效。今年以來,我市提速污水主干管、支管及連接管建設,將收集污水的管網延伸到每一個住宅小區、單位、學校、商超等。截至7月底,全市已新建污水管網386.98公里,其中中心市區加快污水管網全覆蓋建設,已消除污水管網“空白區”96.63公頃。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