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花椒樹,意味著一份致富希望。在南安翔云鎮(zhèn)的重山間,福建第一個紅花椒基地依山蜿蜒而建。這里常年云霧繚繞、水汽充沛、海拔適宜,是花椒的絕佳生長地。從去年開始,
2023年以來,翔云鎮(zhèn)云山村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方式,盤活流轉農民拋荒、閑置土地,埋下第一顆花椒樹種,一年間,2萬株花椒木已成規(guī)模,為村民增收開辟新路,將來每年可為村財帶來80萬—100萬元收入。
在南安翔云鎮(zhèn)的重山間,福建第一個紅花椒基地依山蜿蜒而建。(融媒體記者陳起拓 林綠波 高慧子 攝)
在南安翔云鎮(zhèn)的重山間,福建第一個紅花椒基地依山蜿蜒而建。(融媒體記者陳起拓 林綠波 高慧子 攝)
喚醒“沉睡土地”
荒坡披上綠裝
云山村黨支部書記卓文芳是這片花椒林的“領頭人”。8年前,他回到家鄉(xiāng),發(fā)現(xiàn)偏遠的云山村沒有支柱產業(yè),村財與村民收入都面臨難題。“于是,我想到了產業(yè)科技興農。2019年,我和村干部一起從北京邀請專家到云山村調研,并將土壤取樣送往北京中科院檢測。”經過實地論證和充分調研,云山村“兩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一致同意啟動大紅袍花椒種植。
2023年,基地開啟,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盤活流轉農民拋荒、閑置土地250多畝。在村“兩委”干部的帶領下,整治后的撂荒地種上了花椒樹,一片片水平梯田被綠色覆蓋,一株株花椒木在荒地上見縫插針,延綿成片。
“千畝地種了2萬多株,現(xiàn)在長勢相當好,幼苗一旦存活下來,生長40年以上不成問題。”卓文芳說,“花椒產業(yè)投資大、周期長、收益慢,3—5年才能長成樹掛滿果。”他表示,目前基地已投入200多萬元,雖然頭幾年基本沒有進賬,但依然信心十足,“必須得有人吃第一只螃蟹,由于是福建省首次引進紅花椒品種,所以我們特意去陜西請了技術‘外援’做專家指導。”
聚焦“業(yè)強民富”
振興前景廣闊
種植花椒不僅讓荒山披上“綠裝”,更為村民開辟了一條增收新路。村民卓大姐從去年開始在花椒基地務工,她說:“不僅有土地租金可以收,而且在家門口務工一天能掙100來塊錢,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收益。”
卓文芳算了一筆賬,由于福建花椒基地基本是空白,所以價格和需求都不愁,千畝花椒至少能年產十幾萬噸花椒,以每斤最低30塊錢計算,每年將為村財帶來80萬—100萬元的收入。
卓文芳說,根據(jù)剛剛召開的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現(xiàn)場會要求,未來這里還將以典型示范村為方向,探索花椒旅游觀光、采摘休閑與深加工,讓福建第一個紅花椒基地成為村美、業(yè)強、民富的振興典型。
“夏秋是花椒收獲的時節(jié),希望下一個夏天,云山花椒林可以結出碩果,‘椒’香滿山。”卓文芳說出了所有云山人的共同心愿。
1、本網(wǎng)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chuàng)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wǎng)原創(chuàng)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