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
中小城市發展是一門功課
那么
全國百強縣就是
這門學科的“尖子生”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
和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
聯合發布的
《2024年中國中小城市
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
就是年度課業大考
毫無疑問
安溪在最新的大考中
又取得亮眼的成績
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單中
實現高位進位
成功邁進“五十強”
茶鄉夜色 攝影:王友學
安溪在榜單中的優異成績
還有
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排名
第48位
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排名
第9位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排名
第70位
全國新型城市化質量百強縣排名
第44位
農家小樓風格統一 鄉村美景如詩如畫 攝影:黃東華
爭當全省山區第一縣
挺進全國五十強
確立奮斗目標
安溪擲地有聲
并且持續付出努力
……
多少次安溪在“五十強”門外徘徊,排名每前進一位難度就增加一重,但歷屆縣委、縣政府不懈努力、接續發力,全縣人民奮斗不息、勇爭上游,不氣餒、再努力、終不負!
提“舊”創新
轉型求變厚植發展“家底”
安溪以實體經濟立縣,茶葉、藤鐵、電源電器等一批傳統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安溪從國定貧困縣邁向全國百強縣的佳話。時至今日,茶葉、藤鐵等傳統產業依然是安溪最具代表性的產業符號,是最厚實的“家底”。
2022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茶界“雙世遺”;2024年安溪鐵觀音以品牌價值1440.42億元,連續五次榮膺區域品牌(地理標志)價值第一,連續九年蟬聯中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
堅持把第一車間建在茶園。我縣實施茶山生態提升工程,持續推行“兩留”“兩減”等,構建山、水、林、草、茶和諧共生的生態栽培模式。目前,我縣生態茶園覆蓋率達80%以上。
茶文化是茶產業的靈魂。站在茶界“雙世遺”的新起點上,我縣及時制定相關辦法,對鐵觀音農遺核心區實行原生態保護,開展茶史跡調查、加大對茶藝、茶道等系統梳理,讓茶文化保護利用更加有效。
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頒發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證書
茶科技也為茶產業“乘風破浪”提供動力。發射“安溪鐵觀音一號、二號”衛星、建設“數字茶業”等云平臺,實現茶葉生產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同時舉辦首屆中國茶科技創新大賽,加快烏龍茶智能加工等10個項目落地轉化,有效引領茶產業創新變革。
在恒發工藝品有限公司倉庫,只見工人們忙著對產品進行打包、裝車,一件件精美工藝品正準備發往世界各地。“上半年銷售額比增23.03%,今年有望實現新突破。”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黃慶發信心滿滿。
這是我縣藤鐵家居工藝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我縣將藤鐵家居工藝產業的發展擺在重要位置,不斷在平臺建設、人才引培、延鏈補鏈上下功夫,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和創新轉型。
“不僅建有信和水性漆專家工作站、尚卿哲匠美術館藝術設計研究院等服務平臺,助力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還規劃建設藤云工藝園、云鶴電商園等平臺,實現產業集群化發展。”縣藤鐵工藝中心主任何錦燦介紹。
在人才引培上,我縣深化“校地共建、校企合作”模式,長期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舉辦“匠心杯”藤鐵工藝現場創作大賽等各類專業賽事……目前,全縣擁有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6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18人,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名藝人)22人,市級以上非遺傳承人5人。
經多年的發展,從上游的材料、設備企業,到中游的加工制造產品企業,再到下游的應用渠道,安溪藤鐵工藝產業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2023年,安溪藤鐵家居工藝全行業總產值達286億元,電商交易額達103.40億元。安溪縣藤鐵工藝產業集群入選福建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沒有落后的產業
只有落后的工藝
對于電源電器業和鋼鐵產業來說
最關鍵的就是
實現先進制造工藝的提升
近日,泉州市凱鷹電源電器有限公司成功通過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復核公示。這不僅彰顯該公司生產工藝方面取得的進步,更是對我縣推動電源電器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的肯定。
先立后破,提舊育新。近年來,我縣先后制定出臺《安溪縣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1+1+10政策措施》《安溪縣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方案》等,引導電源電器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政企攜手,形成產業合力,今年上半年,全縣電源電器業產值達16.94億元。
面對環保壓力和市場競爭的雙重挑戰,閩光鋼鐵積極實施綠色轉型戰略,加大環保投入,引進先進環保技術和設備,推動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據悉,閩光鋼鐵產能置換項目完成后,年可節約耗能9.34萬噸標準煤,節約標準煤原料成本1.87億元。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煥發活力,不是簡單的數字增長,必須是量變到質變的根本性飛躍。我縣將高效利用各類政策、資金,引導企業面向市場需求開展生產力提質升級,培育大企業、培樹大品牌,讓傳統產業綻放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彩。
逐“新”強鏈
集群“點燃”澎湃動能
老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經過修復
畫面如初,質感清晰
安溪“數字茶業”服務平臺
以衛星數據作為支撐
將一項項茶葉數據清晰呈現
經過切割、研磨、拋光等步驟
一塊塊藍寶石襯底
在精密的機器下產生
……
新興產業成果豐碩,背后是我縣厚積薄發的強勁動力。近年來,我縣瞄準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不斷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提升價值鏈抓項目,推動企業盡快落地、見行見效、發展壯大,光電、空天、影視等一批特色新興產業迅速崛起,發展動能強勁,經濟發展含“新”量越來越多。
光電業堅持重龍頭、強品牌、鑄鏈條。近年來,我縣不斷吸引光電中下游企業集聚,集群產業得到較快發展,逐步形成產品功能互補、上下游供應鏈、產業鏈延鏈關聯的光電半導體產業集群。今年,安溪半導體照明產業集群被工信部認定為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也標志著該集群已邁入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行列,成為泉州第四張國家級產業名片。
據統計,目前我縣已引進光電企業21家,其中泉州芯谷安溪分園區16家、官橋和龍門共5家,2023年光電產業鏈產值148億元、納稅約1.42億元,基本形成涵蓋“襯底—外延(芯片)—封裝—應用”的百億產業集群。
當前,我縣也正從提速標準化園區建設、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設立國資產業投資基金等方面發力,為產業集群發展“強芯健體”。
信息技術行業發展勢頭迅猛。近年來,我縣借勢登梯,依托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不斷發力空天、影視兩大優勢賽道,以重大項目推動要素資源涌入賽場建設,實施星座計劃、影視修復;并以重大產業平臺招引上下游企業入駐,謀劃建設空天大數據產業園、國影(安溪)文化產業園,雙鏈并行,促進新興產業增量崛起。
在空天產業上,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已發射“安溪鐵觀音一號、二號”衛星,未來還將發射多顆衛星進行全球組網,開展“衛星+”數字鄉村、國土監測等應用業務。在影視產業上,積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搶占布局影視大數據產業,與中國電影資料館合作共建安溪數字資源中心,打造中外影片數字備份庫和全球前三的電影數字化修復基地等,真正打響“電影修復在安溪”品牌,推動安溪數字影視產業邁上發展快車道。
除搶占光電業和信息技術產業,我縣還引進建材冶煉建筑、食品、生物醫藥等行業12個產業鏈項目,有力構筑產業集群。引進正豐數控、大成智能等龍頭企業,形成包括茶葉機械、智能數控、環保機械、電源制造等在內的特色優勢行業,推動全縣裝備制造業提質擴量;引進健為醫療、合悅科技、康親醫療等重點企業,產業處于擴張期,前景良好;引進奇楷鋰鋁塑膜、臻璟氮化硅等項目,產值規模持續攀升……
創“優”營商
“安商有數”叫響惠企品牌
安溪人真好客
入門就泡茶
說的是安溪人非常熱情
總會拿出好茶
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
投射到經濟領域
安溪的這份待客之道
有一個專有名詞——“安商有數”
千百年來,安溪人的熱情沒有絲毫遞減,而是愈發熱誠。近年來,我縣高瞻遠矚、知勢謀局,全力打造更為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踐諾守信的社會環境,做細做實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各項工作,以“服務便民、智慧利民、政策惠民”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行“周末無休”“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等舉措,成為活力迸發的“投資熱土”、產業聚集的“興業高地”。
“從前期報建到項目建設,再到投產經營,政府為我們企業提供了全過程、全方位、一對一的精準服務。”福建粒量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劍平表示,得益于我縣各相關部門的精準服務,Mini LED封裝產業項目創下一年簽約、一年開工、一年投產的“安溪速度”。
同樣感受到“安溪速度”的還有安溪清水巖酒店投資有限公司。“沒想到房屋剛通過竣工驗收,這么快就能拿到不動產權證書,這樣的辦事效率,我們很滿意!”安溪清水巖酒店投資有限公司在取得建設工程規劃核實意見書、建設竣工驗收備案證明書的同時,在縣不動產登記中心辦事大廳即刻取得了不動產權證書。
效率,是觀察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關鍵詞。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我縣在優化審批服務流程上持續發力,全面推進工建項目“模擬審批”“極簡審批”改革,推行“技審分離”“預驗收”;推深做實“縣長走流程”“專家走流程”“監督員走流程”活動,累計壓縮審批時限46個工作日;成立自然資源管理委員會,統籌推進用地“選、征、報、供、用”各環節,系統梳理全縣存量土地、閑置土地、低效用地,建立動態數據庫,有效提高項目供地效率。
不僅有效率,還有溫度。通過體系化構建“安商有數”營商品牌“1+N”品牌,推出“稅保通”“能動司法 激活電商行業誠信金字招牌”“人社好快辦”“安心登”等品牌服務;同時聘任18名品牌體驗官,開展體驗把脈活動;落地實施149項改革創新舉措。
不僅如此,我縣還貼心地為企業準備了一個個得力“幫手”。政府部門主動出擊,深入了解企業的困難和需求,針對不同的問題,組建專業的服務團隊,匯聚各領域的專家和精英,為企業量身定制解決方案;對每個招商引資項目從對接洽談、項目簽約、落地、建設、投產運營等全過程確定專人盯、全程盯,對項目手續全程領辦、代辦、幫辦;按照企業對地方財政貢獻實行財政補貼、科技獎勵、人才引進、子女入學等全方位保障服務,全力打造企業滿意的營商環境。
有效率的工作,有溫度的接力,折射出我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有力舉措。我縣將持續抓好一系列創新改革舉措的落地、轉化,全力打造更加高效的政務環境、更加公平的法治環境、更加舒心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擦亮叫響“安商有數”營商環境品牌,讓企業在我縣放心投資、舒心經營、安心發展。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