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今永春縣達埔鎮蓬萊村五堡庵角落,坐落著兩棟與尤揚祖相關的建筑物。一棟玉寶堂,尤揚祖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一棟金寶樓,尤揚祖故居,而今是尤揚祖事跡展館。
尤揚祖先生是永春著名愛國僑領。20世紀50年代,在家鄉人最需要他的時候,他舍棄在印尼的上流生活,毅然歸鄉。他帶領鄉親邁入大山開荒,為實業興邦而奮斗,最終他成為“永春蘆柑”“永春老醋”之父。尤老對于永春現代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實干精神在新時代仍熠熠發光。
故居內懸掛著尤揚祖畫像(翻拍)
“小伙計”
變身“土產大王”
尤揚祖,1892年出生在永春縣達埔鎮蓬萊村。幼年家貧,少時喪父,生活重擔過早地壓在了他的肩上。那時母親每天做豆腐,小揚祖要肩挑豆腐擔去沿街叫賣,以此來維持生計。又過幾年,揚祖來到永春縣城同春藥店當學徒,做了10年藥店店員,他做事兢兢業業,成為家鄉人眼中可靠的“小伙計”。
1914年,22歲的尤揚祖在印尼華僑商人蘇智貞的幫助下,懷揣母親給的三塊大洋,只身搭船南下到印尼馬魯古省首府安汶市謀生。初到安汶,在做土產買賣的同德棧當伙計。因他為人誠實、熱情,辦事干練,深得店東信賴。兩年后,他升任同德棧實勿瀨分店司理(即店長),由于經營得法,業務蒸蒸日上。1920年,尤揚祖赴印尼南蘇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錫,擔任裕德公司副經理。1923年,31歲的尤揚祖和幾位同鄉集資,在印尼萬鴉佬(今稱美娜多,印尼北蘇拉威西省首府)開設了協豐公司。尤揚祖擔任經理,專門經營土產收購和出口業務。經過數年耕耘,公司發展成為西里伯斯島(即今蘇拉威西島)北部最大、最有實力的土產進出口公司。尤揚祖也憑借“土產大王”頭銜,躋身印尼上層富商圈子。
捐獻住宅
當作領事館館址
尤揚祖稟性豪爽,事業有成后,積極投身于社會公益慈善事業。1925年,他發動印尼萬鴉佬同業僑親創辦萬鴉佬中華學校,在自己獲選學校董事長后,又舉薦永春名人林祖培出任校長。由于尤揚祖每次做公益都率先垂范,持之以恒,其聲望日高,深得當地僑親的信賴。
對于家鄉教育事業,身在異國他鄉的尤揚祖同樣重視。1929年,尤揚祖將資金托付給侄兒尤俊芳,囑咐他返鄉獨資創辦“私立五保小學”,免費讓蓬萊村附近的學童上學。至1934年,尤揚祖每年都會給學校匯寄教育經費1300元,保障學校辦公體系的正常運轉。
1935年尤揚祖回國,親自到華北參觀考察。當時天津有家華北實業有限公司在薩拉齊從事農墾等活動,他在了解公司情況后,欣然向該公司投資3萬多元,以幫助公司組織較大規模的農業生產。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尤揚祖為民族存亡擔憂,強烈的憂患意識促使他為國家奔走呼告,宣傳抗日救亡。在他的努力下,印尼萬鴉佬華僑抗日籌賑會很快成立,尤揚祖任主席。他發動華僑抵制日貨,號召不買賣運輸日本貨物,不搭乘日輪,不同日商貿易,同時還積極參與募捐抗日經費。1938年陳嘉庚先生等人在海外發起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尤揚祖十分崇拜陳嘉庚先生的義舉,視之為楷模。為呼應陳嘉庚先生的籌賑活動,尤揚祖籌組并出任南僑總會萬鴉佬分會主席。他放下一切商務活動,全心全意開展各式各樣的抗日宣傳和募捐活動,使萬鴉佬華僑各盡所能、各竭所有,踴躍為祖國抗戰出力。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太平洋諸國,在印尼四處搜捕尤揚祖。他巧妙周旋,幸運地避過了日寇的屠刀。
抗戰勝利后,尤揚祖集中了協豐、永成太、益興、英洛、大成、錦興六家公司的資本與人員,成立協豐永樂公司,自任總經理。同期,尤揚祖被選為望加錫中華總商會主席。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尤揚祖歡欣鼓舞,先后把兩個女兒送到燕京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造。新中國要在望加錫設立領事館,尤揚祖立即把自己的住宅讓出來,作為領事館館址,赤子之心,可見一斑。
20世紀50年代,尤揚祖親自邀請技術員到永春指導柑橘生產。 (翻拍)
栽培柑橘帶來“甘甜鄉愁”
永春達埔有座猛虎山,山高林密,舊時常有猛虎出沒,故此得名。1952年,尤揚祖率華僑回國參加國慶觀禮時回到家鄉永春,上猛虎山考察后,洞察到永春是發展農村經濟的沃土,“永春是山區,土壤好,根本出路就在開發荒山,靠山吃山”。尤揚祖下定決心回國定居,投身家鄉建設。
1953年夏,尤揚祖懷揣著實業興邦的夢想,攜兒女回國,開啟在永春的新創業之旅。同年冬天,他毅然響應農業部提出的“果樹上山下灘,不與糧棉爭地”的號召,脫下西服,走入大山,帶領鄉親們上猛虎山墾荒,憑借篳路藍縷、吃苦耐勞的精神,創辦猛虎華僑墾殖場。翌年春,在山頭種下20余萬株松柏樹。尤揚祖還從漳州購來優質柑苗,親自到福州、漳州禮聘有實踐經驗的技術員工,首創永春柑橘山地栽培成功。同時,指導北硿華僑農場在山地種植柑橘,并代請技術員;又與歸僑邱清秀等人集資創辦天馬山華僑墾殖場,擴大山地柑橘栽培試驗。當有人問尤揚祖為什么要在六旬之齡還辛苦辦農場時,他用手杖在地上寫著:“歡喜做,甘愿受。人生在世,活一天總要給子孫后代辦一點好事才行。我愛做這種事情。”回答得干脆利索。
在尤揚祖先生的精心培育和推動下,永春蘆柑很快在永春大地扎根發展和推廣種植,逐步發展形成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全縣性的農業產業,帶動了當地百姓增收致富。時任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的何香凝聞之,欣然提筆作了一幅《呼嘯猛虎》的國畫贈予尤揚祖。1958年,永春縣柑橘面積發展到476畝,產量15噸;至1977年,種植面積達8400畝,產量達3956噸,躍居福建省第一位。
而今,當我們去到猛虎山上時,發現尤揚祖當年種植下的240株柑橘樹,有217株依舊挺拔于山間。這些柑橘樹留下了時代的馨香,也帶給永春人一份彌足珍貴的“甘甜鄉愁”。
永春老醋為全國四大名醋之一
興辦醋廠保留特殊技藝
對于永春人來說,還有一種味道是永生難忘的,那就是永春醋的味道。永春老醋,又名烏醋或福建紅粬醋,與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并列為全國四大名醋,具有色澤棕黑、濃酸不澀、醇香濃郁的特點,享譽海內外。現代永春醋廠的創立,同樣與尤揚祖先生的貢獻分不開。
1953年,尤揚祖回國定居,看到永春老醋獨具特色,海內外享有盛譽,卻各家自釀不成規模,于是他就投資興辦“永春釀造廠”,把散落于永春民間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釀造老醋的特殊技藝,加以發展、優化并進行工廠化集中生產,保留傳統制醋工藝,集中善釀技師,用科學的方法加以改進。幾年后,永春釀造廠收歸國有,2001年改制為永春老醋有限責任公司,現更名為福建永春老醋醋業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永春老醋釀制技藝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據介紹,永春老醋保留著最原始先釀酒后成醋的純糧發酵工藝,以優質的糯米、高級紅粬和芝麻為主要原料,采用傳統液態發酵工藝,加以獨特生產配方陳釀多年而成,故有“醋中茅臺”之美譽。可以說,現代人能夠喝到讓人放心、美味、健康的永春老醋,還要感謝當年尤揚祖先生辦醋廠的決定。也正因此,永春人又把尤揚祖稱為“永春老醋之父”。
尤揚祖創辦的延清小學舊址
一生殷殷之情俱系家國
對于家鄉公益事業,尤揚祖從來都是慷慨解囊、義無反顧地參與。1950年,他捐資幫助家鄉剛剛創辦的達理中學(現永春五中)建設校舍。另外獨自出資4.5萬元,創辦延清小學,并親自擇地建筑了20間教室、一座大禮堂及教師宿舍、操場等。學校從創辦之日起,直到1960年,學生的學雜費全由他承擔。經濟困難的學生,他每人每年資助120元。尤揚祖先后投入延清小學的資金達43.5萬元。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香凝被他的辦學精神所感動,欣然為延清小學題寫校名。
蓬萊村內的“揚祖橋”
1954年春,尤揚祖曾與顏子俊、周公甫等創辦“永春縣華僑子女文化補習學校”(永春華僑中學前身)并成立第一屆校董會,尤揚祖先生任董事長。1957年又發動籌建永春華僑中學,任第二屆名譽董事長。1955年,尤揚祖與華興公司共同捐資建設永春醫院門診樓、病房樓,并發動其他華僑捐建永春醫院。此外還獨資興建達埔衛生院門診部。1956年,尤揚祖在家鄉達埔蓬萊村捐建一座小水電加工廠,同年,與永春其他華僑共同捐資,支持建設縣僑聯大廈。1965年尤揚祖為了家鄉人出行方便,出資為蓬萊村建造了一座石拱橋,即蓬萊橋。2021年,家鄉人為感恩尤揚祖,在石拱橋附近新建了一座“揚祖橋”石橋,并于橋邊立碑致敬尤揚祖先生。
1966年4月,尤揚祖離開福建,后來一直住于北京,但他身在北京,心系家鄉。1978年他已臥病在床,還掛念家鄉的教育事業,決定將在福州市的三座房產捐贈給延清小學。
1982年5月17日,因醫治無效,尤揚祖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當年6月4日,尤揚祖先生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1985年,為表彰尤揚祖先生對教育事業的貢獻,福建省人民政府追發給他一枚金質獎章。1987年,為表彰尤揚祖先生為永春柑橘種植業的不朽貢獻,永春縣委、縣政府在猛虎果林場建立“尤揚祖紀念亭”,樹碑記載其事跡。
尤揚祖故居金寶樓規模宏大(航拍)
故居建成愛國事跡館
在今永春縣達埔鎮蓬萊村五堡庵角落,坐落著兩棟形態各異的建筑物。一棟系清代抬梁穿斗混合式、磚石木結構古大厝,名喚玉寶堂。據說此大厝是蓬萊尤氏的祖厝,亦是尤揚祖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一棟系中式傳統風格與西洋風格相結合的雙層洋樓,名喚金寶樓,這里是尤揚祖故居,而今亦是尤揚祖事跡展館。
據永春縣達埔鎮蓬萊村黨支部書記尤應愉介紹,玉寶堂始建年代不詳,這座三進五開間帶護龍的古大厝曾居住過尤氏家族數代人。玉寶堂大門口并沒有懸掛門匾,顯得十分低調。內有藏頭堂聯:玉樹五枝皆世茂,寶爐千載永生香。深水庭排水口是銅錢造型,而且有榫卯結構,以防地基下沉造成移位。厝內有不少螃蟹、荷花等裝飾性雕刻,具有吉祥如意、八方來財、祥和平安等美好寓意。
金寶樓的上下層由左、右兩個木樓梯連接
金寶樓始建于1937年,是尤揚祖先生請法國巴黎建筑師設計的,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為雙層回字形、磚石木結構的方形洋樓,其斜坡屋頂構造借鑒了傳統建筑“四水歸堂”形式。金寶樓共有38間房,規模宏大,氣度非凡。從高中俯瞰,樓宇形成一個巨大的內凹“回”字,十分醒目。金寶樓一樓正大門今懸有“尤揚祖事跡展”金字匾額。門樓廊內有七根具有異國情調的多立克柱式的磚砌廊柱,沒有槽紋,柱頭亦無過多修飾,這是希臘建筑與中國傳統建筑相結合的多元文化交融之產物。建筑內還有鹿鶴同春(六合同春)紋,這是中國古代寓意紋祥之一,喻指天下皆春、欣欣向榮。樓內設置有瞭望口,具有防御功能,應是早年用來防范土匪、流寇之輩。上下均有走廊環繞,中間是采光條件好的天井。
2019年,為進一步弘揚華僑精神,激活新時代華僑文化生命力,永春縣僑聯決定重修尤揚祖故居金寶樓,開辟尤揚祖愛國事跡館,將其建設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此舉獲各方積極響應,故居于2019年11月開始動工修繕,至2021年5月完成事跡館布館工作。如今,金寶樓一樓辟有“出洋謀生 家國情深”“歸國創業 一代僑領”“生前身后 功業千秋”等展廳,我們得以窺見尤揚祖先生在永春這方熱土上走過的愛國愛鄉、砥礪奮進的歷程。
縱觀尤揚祖的一生,錚錚風骨傲寒秋;從風華正茂到白發蒼蒼,殷殷之情俱系華夏,寸寸丹心皆為家鄉。他是近現代歸僑愛國奉獻、熱心公益的典范,他的精神激勵人心,他的奮斗經歷為永春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于今,尤老的故鄉蓬萊村圍繞“僑領之鄉、蘆柑之源、老醋之父”等主題,全力打造“水美蓬萊、文美蓬萊、富美蓬萊”的鄉村發展新路,充分展現了尤揚祖精神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創新實踐。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