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小團圓,冬至大如年。又到一年冬至時,你家搓圓子了嗎?昨日一早,鯉城區海濱街道金山社區82歲老人楊長生和他的孫子楊佳燁就開始搓冬至圓了。每年冬至前一天,楊家一家人都會一起搓圓子。過去,奶奶和媽媽是主力,今年情況特殊,八旬爺爺和“00后”孫子承接了這一任務。
爺孫倆的作品
楊佳燁跟爺爺一起捏“雞母狗仔”
面團用果蔬汁調色 爺孫捏出“東西塔”“簪花”
得知記者要采訪,23歲的楊佳燁很重視,提前和了面,并用果蔬汁調好面團的顏色。“之前都是我媽和面,我們一起搓,今年爸媽工作比較忙,就由我和爺爺負責。”楊佳燁介紹,紅色的是火龍果汁,綠色的是菠菜汁,灰色的是酸梅湯,提前一晚備好了,沒想到經過一晚上,面團有點干巴。雖然有點影響發揮,但沒有難倒爺孫倆。雞鴨狗魚、滴水獸、東西塔、刺桐花、簪花……不僅有傳統樣式,還有泉州元素。
82歲的楊長生是泉州市楊氏戲劇道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雖已年過八旬,但每天仍和孫子到公司去上班,做戲劇道具。說話間,他手上的東西塔已經成形。
冬節做“雞母狗仔” 節后除塵蒸糕迎大年
“搓冬至圓,捏金錠銀錠和瓜果動物,俗稱做‘雞母狗仔’,寓意家人平安、六畜平安、有財氣、業興旺。”海絲泉州推薦官洪泓先生介紹,習俗自古有之,古人愿望樸實。泉州人把冬至稱作“冬節”“小年兜”,吃過冬至圓,年齡就長一歲。按傳統習俗,冬至過后,各家各戶就開始準備迎大年了,除塵、蒸碗糕、煎炸美味,大人還要著手給小孩做衣服。“有意思的是,泉州人稱元宵圓為‘頭圓’,冬至圓為‘尾圓’,如此頭尾都圓,寓意全家整年都圓滿。”
閩南童謠《冬至》
咱厝人,冬至時,碨米絞粞搓紅圓。
搓糖粿,無稀奇,捏豬捏狗捏金魚。
做雞仔,雞袂啼,落水要撈舉笊籬。
囝仔人,勾勾纏,想吃你得敢赤鉗。
野答工,逗支持,阿母挱啊一半暝,
敬祖先,望新年,保庇平安趁大錢。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