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泡余香溪月露, 滿心喜樂嶺云濤。 ”這是古人對安溪鐵觀音的由衷贊美。鐵觀音因其獨具“觀音韻”,歷來廣受世人喜愛,被譽為“中國第一茶”。
再好的茶,也要確保質量安全。2011年以來,安溪縣先后啟動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實施茶葉銷售“實名制”等手段,全方位管控茶葉質量,先進做法對其他產茶區有借鑒意義。
種:生態茶園唱主角
春天又到,萬物復蘇。
安溪縣感德鎮洪佑村生態茶園內,茶樹已經被剪得只有30至40厘米高。走近細瞧,嫩綠的新茶已經開始冒頭。
“合理修剪沒用的枝條,害蟲就沒了生存環境。開春之后,茶樹精華都集中在新葉上,茶葉品質更好。”感德鎮鎮長陳志明說。
在這片孕育財富的茶園內,還有一簇簇黃花菜引人注目。“過去茶園水土容易流失,黃花菜根系發達,可以有效保持水土。2006年以來,安溪縣每年建4萬畝這樣的生態茶園。”安溪縣農茶局蔡建明表示,生態茶園都種樹、修排水溝、建蓄水池,有的還建養殖場、沼氣池,并套種果樹。目前,安溪縣已經建成生態茶園25萬畝。
生態茶園內的高科技產品還真不少。斜紋夜蛾誘捕器、太陽能滅蟲器等先進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術在安溪很常見,它們能減少茶樹病蟲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茶葉品質。
據統計,生態茶園生產的茶葉每公斤價格要比普通茶園平均高40-60元。
“得益于持續推進生態茶園建設,安溪已成為全國第二批30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推進典型示范區之一,也是我國首批‘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縣’。”蔡建明說。
產:合作經營是主流
散兵游勇打不了天下。
“安溪鐵觀音要持續保持競爭力,合作經營勢在必行。”安溪縣縣長高向榮表示,近年來,安溪積極探索茶業組織管理模式,大力倡導組建農民茶葉專業合作社,今后,安溪縣還將繼續推動合作社建設,提高鐵觀音生產組織化程度。
一個得力的合作社有多重要?安溪舉源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傳溪算了一筆賬:“一個人,一天只能做出5至10公斤好茶,如果大家一起做,一次就可以做出幾百公斤。”
更重要的是,合作社可以在運營上實行“四統一”:統一經營管理、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生產環節把關。
此外,合作社還可以“聚集、裂變”。2010年以來,舉源合作社派出技術力量,把原合作社占有的20%的股份,參股組建新的合作社,又組建了11個加工合作社。“新的合作社與上世紀50年代的合作社迥然不同,茶農、茶商、茶企、農資經營者按照股份制形式組成的利益共同體,實行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陳傳溪說。
據統計,自2006年3月成立第一家專業合作社——長坑珍田茶葉合作社至今,安溪已組建茶葉合作社741家,管控的茶園達40萬畝。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