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經濟網7月3日訊 (記者阮李理 通訊員趙婷 洪燕森)7月2日晚19時20分, 由臺北桃園機場駛來的臺灣復興航空GE340航班緩緩降落在泉州晉江機場。至此,泉州晉江機場往返臺北桃園的航班增至每周6個往返航班。
臺灣復興航空公司是繼廈門航空公司后第二家參與“臺北-泉州”航線的航空公司。其航班班期為每周一、三、六3班,臺北桃園17:30起飛,19:00抵達泉州,航班號為GE340;泉州19:50起飛,21:20抵達臺北桃園,航班號為GE339。臺灣復興航空公司的加入,是自2013年11月26日廈門航空開通首條“泉州-臺北”定期航線后,在泉臺兩地架起的又一座“空中走廊”,不僅縮短了同胞探親、旅游的路途,也使泉臺兩地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一日生活圈”。
“我們跟這條航線太有緣分了,今天也正巧是我和太太結婚三十年周年的紀念日。”當天,來自福建泉州石獅市的郭先生夫婦搭乘這航線回家。五十多歲的郭先生興奮的告訴筆者,當天,泉州邊檢站特別為旅客準備了鮮花和紀念品,不到30分鐘便全部完成近百名旅客的通關驗放。此前,為圓滿完成此次首航邊防檢查任務,泉州邊檢站高度重視,針對臺灣特殊的地理位置、人文環境、風俗習慣等進行專題培訓;首航當天,邊檢站靈活調配警力,增開“直航專用通道”,縮短旅客候檢時間,高效便捷地為旅客辦理出入境邊防檢查手續。親切的笑容、專業的驗放,邊檢人員為此次首航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從“小三通”到“大三通”,從“海運直航”到“空運直航”,從“泉金航線”到“泉臺航線”,這是從無到有的跨越。目前,“泉臺航線”不僅新增了每周六架次的定期往返航班,還承載了臺灣臨時包機的出入境邊防檢查任務。泉州邊檢站數據統計顯示,自開通“泉州-臺北”航線以來,航線客流增幅明顯,截至2014年7月1日,邊檢部門共驗放出入境旅客14290人次,其中臺胞人數累計突破5000人。僅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這條航線就走過旅客達600余人次。
鮮明醒目的數字,是“泉臺航線”逐漸成熟的標志。時間往前推移到2013年11月26號,這一天是首條定期對臺直航航線開通的日子,晉江國際機場一樓的驗放大廳里人潮涌動。在背著背包、拎著皮包、推著龐大行李箱的人群中,一位老媽媽走得格外吃力。
老人名叫李婉芬,祖籍泉州惠安,目前家住臺北大同區。海峽一灣,割舍不了老人和大陸同宗同祖的血脈相連。李媽媽回憶說,自從她中風之后,腿腳就一直不便,幾個孩子手頭事又忙不能時常陪伴左右,逢年過節自己總是想回家鄉看看,可是苦于交通不便,一直不能成行?,F在好了,泉臺直航,鄉愁終于可以跨越這淺淺的海峽。得知老人的情況后,泉州邊檢啟動“親情服務”,安排專員幫李阿姨搬運行李、推送輪椅,像親人一直照顧老人,直至親人來接她。
古城泉州與臺灣僅一水之隔,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自宋元時期開始,便有大量泉州人遷徙入臺,臺灣的漢族居民中40%以上祖籍泉州。今年初,習近平主席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率領的臺灣各界人士訪問團的親切會面,拉開了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序幕。
空運直航,兩點一線便臺商。據泉州臺資企業協會晉江聯誼會會長吳志超說,泉州的臺資企業達七八百家,臺商達6000余人。目前,隨著復興航空新增的晉江到臺北的定期航線通航,進一步方便了兩岸同胞的來往與溝通,加速了兩岸經濟的交流與合作。
臺商王浩天告訴筆者,此前,他不慎將證件丟失,擔心影響入境耽誤簽合同的時間,又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幫忙,是泉州邊檢站的搭建的“空中心橋服務臺”,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一橋飛架兩岸,天塹變通途。“空中心橋”讓臺商王浩天的大陸之行少了一份顧慮,讓他的商務之旅多了一重保障。泉州邊檢站的優質服務,已逐漸成了海峽兩岸的會親點、連心橋和服務站。由泉州邊檢部門搭建的這一座無形的“心橋”,架在了兩岸同胞、商旅的心里,不僅通了路,更是通了心,讓往來臺胞心中暖、旅途安。
古之有橋,謂之趙州,歷千載而堅如故。情之有橋,謂之銀漢,越千年而貞如初。今之有橋,謂之心橋,通兩岸而介思旅商途。期待這條充滿親情鄉情的“空中心橋”,能跨越海峽,為海峽兩岸越來越密切的交流合作搭起更廣闊平臺。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