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向往的,不僅是共富,還有更公平的公共服務,更牢固的社會保障。這些現實問題,同樣需要改革來破解。
醫改如何既減輕政府投入壓力,又減輕群眾醫療負擔?如何既增加醫院建設發展投入,又提高醫護人員收入?三明闖出一條“以技養醫”的改革之路,取消“以藥養醫”,擠出藥品流通環節的水分;實行“陽光工資”,消除灰色收入動機;建立醫院和院長績效考核制度,促進醫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為全國首個在全部公立醫院實行綜合改革的市,三明醫改逐漸體現成效。去年,全市22家縣級以上醫院的醫藥總收入增長率僅為5.97%;醫院醫務性收入占比上升到65%,藥占比下降到25.74%。與此同時,醫務人員收入大幅提高,群眾看病負擔明顯減輕,醫保基金運行更加安全。
去年,福建全面實施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啟動省市縣三級公立醫院藥品、耗材零差率改革;引導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提供專業化服務,加快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就業幫扶導向從“扶弱”為主向“扶眾”轉變,從“單純的就業”向“經濟產業政策與就業聯動”轉變;構建“中職-高職(專科層次)-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體系……省級財政民生支出占比達76%,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
文化體制改革,亦著眼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惠民利民。去年,省市縣鄉四級簽訂幫扶協議,建立文化、科技、衛生“常下鄉”長效機制;廈門、三明完成部分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的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加快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試點工作;廈門圖書館初步建立起理事會制度,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
在年底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時任代省長于偉國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從解決社會關注度高、群眾需求性強的問題入手,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促進公平、普惠、可持續”。
人民群眾是改革的力量源泉。福澤百姓,改革亦將涌泉不竭。
全面依法治省,社會環境更加和諧穩定
全面依法治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一。
去年以來,福建全面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加快民主法治領域改革,推進依法治省。
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制定的10項法規、修訂的4項法規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研究落實賦予設區的市立法權的相關事項,明確了漳州等7個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時間。
協商民主向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省委常委會原則通過《中共福建省委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協商工作與政協經常性工作緊密結合,進一步發揮了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
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穩妥推進。推動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等四項改革,完成首次法官、檢察官入額考試考核工作;開展立案登記制改革、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健全了司法權力的運行機制。
同時,依法行政體制機制、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法治政府”成為共識。
以法為基,去年以來,福建將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納入改革發展穩定全局中統籌謀劃,著力解決影響社會治理效能的深層次問題,有效防控各類風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