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省政協常委會召開第二十次會議開展專題協商
加強小流域水質監測與治理
23日,十一屆省政協常委會召開第二十次會議,就“加強小流域水質監測與治理”開展專題協商。省長于偉國出席會議并講話,省政協主席張昌平主持會議。
會上,大家暢所欲言,氣氛熱烈。省政協副主席劉可清代表課題調研組介紹了我省小流域水質監測與治理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23位與會代表就落實主體責任、加強污染治理、提升監測能力、強化政府監管等方面,擺問題、談看法、提建議。省環保廳、農業廳、水利廳、住建廳、財政廳等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現場對大家提出的問題作了回應,并提出加強和改進工作的具體措施。
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后,于偉國說,專題協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在民主協商中的具體體現。這次專題協商務實高效,題目選得好,準備很充分,協商氛圍濃,大家所提的建議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省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政協形成的建議案及本次會議提出的有關意見建議,要逐項研究、逐一反饋,切實將協商成果轉化為實際工作成效。
于偉國說,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的要求,將小流域水環境治理作為“十三五”期間全省環保工作的重點,采取有效措施扎實推進。一是強化重點攻堅。著力打好農村生活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小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等四大攻堅戰。二是強化屬地責任。緊緊抓住“責任”這個“牛鼻子”,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河長責任體系,層層分解水污染防治責任,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三是強化監測監管。推動流域水質監測體系向小流域延伸,構建覆蓋全省、布局合理、上下協同的小流域水環境監測網絡,建立“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四是強化部門合力。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責任分工,加強部門協作,強化全程管理,提高綜合治理成效。以治理項目為單位,統籌安排各類專項資金。五是強化考核問責。按照省委的部署,將考核結果作為各地黨政領導班子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對水質長期較差或水質持續下降的地方,采取媒體曝光、通報預警、約談督辦、項目限批等措施,促進小流域水質穩步提升。
張昌平說,加強小流域水質監測與治理,是一篇大文章,事關全省發展大局,事關萬千群眾切身利益。只有千橫萬縱的小流域清流活水汩汩,才能保證大流域水質的不斷改善。當前,我省小流域水質現狀不容樂觀,監測難度頗大,治理任重道遠。我們要按照本次會議精神和于偉國省長的講話要求,繼續抓住問題不放,深入調查研究,持續建言獻策,推動我省小流域水質監測與治理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作出政協更大貢獻。
省政協副主席張燮飛、劉可清、鄭蘭蓀、郭振家、陳榮凱、楊根生、陳向先、陳紹軍、薛衛民、陳義興出席會議。省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負責人、部分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常委、省直相關部門和設區市政府負責同志、專家學者、社會各界人士,以及來自小流域治理一線的16名基層河段長,參加此次專題協商,共謀加強小流域水質監測與治理的良策。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