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初九市一區黨政一把手向省委、省政府立下環保軍令狀、在全國率先扛起環保黨政同責大旗后,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下發關于《2016年度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考核指標》的通知,明確了黨政環保“大考”各項指標和評分標準。
“《考核指標》包含綠色發展、污染防治、環境監管、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區域突出環境問題整治等六大項,和往年的市長環保目標責任書相比,新的環保指揮棒更注重考核黨委政府的宏觀決策。”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的考核指標把地方黨委政府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綠色發展納入考核,分值比例超過整個考核一半的分值。
記者注意到,《考核指標》責任單位涉及發改委、經信委、林業廳等十幾個部門。環保以外的職能部門負責考核的權重占比從往年的26%上升到48%。“這是環保一崗同責的真正落實。”該負責人坦言,這意味著環保不再只是環保部門的事情,而是各職能部門的分內事。
同時,考核指標突出沿海和山區的區域差異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考核分為通用指標和分地區指標。比如,根據我省“河流眾多,自成體系,獨流入海”的特點,在生態效益指標上,加大三明、南平、龍巖等流域上游地區指標權重比例,有效保護上游源頭水環境質量。在水環境質量、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水土流失治理,上游地區的指標權重要大于其他地市。
為調動各地環保體制創新積極性,《考核指標》還明確,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重大的體制機制創新,經驗做法在全國全省推廣的,給予獎勵加分。“這個新規是為了鼓勵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愿意改革、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考核指標》明確,今后“水、大氣、土壤”等專項考核將與《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考核一并進行,并與環境保護督察相銜接,原則上不再單獨進行其他環保專項考核。今年底,省委、省政府將委托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對各地落實情況進行考評,并列入黨政績效考核,成為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責任書的要求不因責任人的調整而改變,責任人如有調整,接任者繼續履行。
為讓各級黨政官員真正感受到環保黨政同責壓力,考核還將與督察銜接。從今年起,每兩年對全省九市一區完成一遍環保督察。督察結果將作為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這意味著今后,權力在哪里,生態環保的職責就延伸到哪里。”
記者手記>>>
綠色指揮棒
在今年省兩會期間,備受關注的一條消息就是九市一區黨政一把手向省委省政府簽訂環保“軍令狀”,在全國率先扛起環保黨政同責大旗,緊緊抓住了主體責任的“牛鼻子”。隨后,我省在全國率先成立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省長擔任常務副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
作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落實環保黨政同責的關鍵在于考核。和以往相比,新的考核指標首次把“綠色發展”評估作為首要責任,嚴格環境準入,項目寧可少也要好一點,目的就是為了從源頭抓起,督促黨政一把手在決策過程中把環保裝進腦中,放在心上。
如果把建設生態文明比作一條先行探索之路,“綠色發展”就是指南針。只要堅持這個方向,鐵腕執法整治污染,通過環保“大考”不是難事。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