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正在為參會嘉賓作介紹
“外面再美的風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段路。”14日,參加泉州市首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的嘉賓陸續報到。聽著濃濃的鄉音、品嘗到家鄉的美食、看到家鄉的巨變,在外泉州游子們百感交集,紛紛向本報記者吐露深藏內心的鄉愁。
“見過世間繁華,最想回鄉看看”
為了多看看家鄉,已經三年多沒回國的馬來西亞新山福建會館永久名譽會長、拿督曾德發提前一天就抵達泉州。“這里的街道好熟悉,我都還能認出來!”接受采訪時,即將步入耄耋之年的曾德發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翻出手機里的照片,向記者分享他這兩天逛泉州城市、吃泉州美食的成果。談起僑胞要如何助力家鄉發展,他認為增強華裔青年的家鄉情感認同很重要,“我這次回國特意安排了第二個行程,就是帶我兒子回惠安老家祭祖。”
“不隨桑海變,一片故人心。”旅菲僑領陳祖昌接受采訪時深切表達了自己的故鄉情,“家鄉的環境越來越好,社會越來越進步,我們在外泉州人也想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這次“回家”,陳祖昌還特意從菲律賓帶團過來參會,“希望能夠盡我所能,多發動華僑力量,讓有能力的泉商和在菲華僑多回鄉尋求合作機會,助力泉州高質量發展。”
“泉州變化太大了,蓋了好多高樓。”同樣多年沒回來過的澳大利亞惠安同鄉總會常務副會長張劍洋感慨地和記者聊起了泉州的發展。“這不僅僅是一次商務會議,更是一次聯絡鄉情鄉誼的交流盛會。”有望榮任澳大利亞惠安同鄉總會新一屆會長的他表示,今后將謀劃依托項目,把在外鄉賢的力量凝聚起來,一起去做一份事,為家鄉發展發揮更多作用。
“看到東西塔,就知道回家了”
“看到東西塔,就知道回家了。”澳大利亞永春同鄉會永遠榮譽會長魏榮明說,當車子駛入老城區,看到東西塔時,內心感慨萬千。這些年,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漂亮、更干凈了,家鄉人民的精神面貌也越來越好了,拼勁十足、干勁沖天。他說,以后有機會要多帶孩子回家鄉看一看,多感受家鄉的變化,“讓他們知道我們從哪里來,我們的根在哪里。”
“家鄉變化很大,越來越好。”澳大利亞永春同鄉會會長鄭國強告訴記者,1962年,他離開永春到香港做生意,2008年又從香港前往澳大利亞發展第三代環保組合屋。這次,他帶著妻子回家鄉參會,希望和妻子一同感受家鄉日新月異的面貌。“永春不少企業家對我們新型環保組合屋項目很感興趣,我們正在對接洽談細節,希望未來能在家鄉落地新型環保屋項目。”鄭國強說。
“很久沒有回家鄉了,很高興回來參加此次大會。”馬來西亞發林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兼總裁、丹斯里拿督斯里林玉唐告訴記者,1995年,他就來到泉州投資,“家鄉是我投資中國的第一站。幾十年來,泉州發展變化喜人,和當時相比簡直天差地別。這次回來,除了參會,我會與老朋友見面敘舊,今后還會帶兒孫輩一起多回泉州走走看看。”
印尼華裔總會執行主席黃印華13日晚已向大會報到,并入住酒店。14日上午9點多,黃印華在酒店房間與泉州的朋友見面、敘舊、交流。“這是我今年第三次來到中國,很高興回到祖籍地泉州參加首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希望能夠發揮橋梁作用,多做互利共贏的事情,將泉州的好產品帶回印尼市場,同時探討綠色建筑、綠色能源等綠色產業合作空間。”
“不只是來尋親,更是尋求發展機會”
作為“90后”僑二代,菲律賓中國商會班乃分會副會長潘崢嶸被大會的周密安排和家鄉的熱情接待所感動。“泉州這些年的發展速度很快,到處都是工地建設的場景。”他說,自己每次回國后都會在社交平臺曬出泉州照片,當地菲律賓人看了都會被震撼到,“現在僑胞回鄉不只是尋親,更是來尋求發展。我會趁這次機會多走走看看,尋找回國發展的商機。”
“今年,我已經回中國7次,其中3次回到家鄉安溪。每一次回安溪,都能發現變化,變得越來越好。”馬來西亞福建社團聯合會總會長丹斯里林福山說,祖籍國日益發展強大,我們海外華人的地位也隨之提高,我們都為之感到自豪。馬來西亞福建社團聯合會署理總會長、馬來西亞安溪會館聯合會總會長陳康益說,希望通過泉州市首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進一步了解泉州的招商政策,感受泉州的營商環境,更好地宣傳推介泉州,今后促成更多企業家到訪泉州,增進中馬經貿交流合作。
“我之前很少回來,上次中德科技論壇有回來過,這次大會是我今年第二次回來,而且將在大會上簽約項目。”即將在家鄉有項目落地,讓德國中華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王志文格外激動。他說:“我們希望結合自身的實際和泉州的優勢,把高端技術帶回家鄉生根發芽,助力泉州打造‘智造’強市。”
菲律賓福建青年聯合會執行常務副會長洪聰曉說,每次回到泉州都能感受到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進步,現在泉州推出“國潮泉州”“優品出海”等行動,也為廣大僑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希望通過這次大會,把更多泉州的好產品帶到東南亞。
花 絮
“家鄉味就是最好的伴手禮”
“家鄉味就是最好的伴手禮。”昨日,前來參加泉州市首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的海內外嘉賓收到了一份特別的伴手禮,里面裝有閩南蜜餞、蒜蓉枝、綠豆餅、桔紅糕等泉州特色小吃,以及永春香、鐵觀音茶葉、惠安女玩偶、德化瓷杯子等泉州特產,引來與會嘉賓的嘖嘖稱贊。
“我一下飛機就馬上去吃了牛肉羹和肉粽,仿佛回到了小時候。”世界泉州青年聯誼會印尼分會暨印尼泉州青年商會會長施文概說,在外奮斗時最思念的就是“家鄉味”,這份特別的伴手禮匯集了多種泉州特色小吃,解饞也解相思。
“暖心會務讓我們感受家鄉熱情”
打動海內外嘉賓的還有熱情的“家鄉人”。“我們一走進報到現場,熱情的志愿者就上前招呼,幫我們搬行李、辦理入住等,讓我們有回家的感覺!”澳大利亞永春同鄉會會長鄭國強說。
新加坡國際食品集團主席郭庭水說,這是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海內外泉州鄉親首次大規模回鄉聚首,“每一個環節都井然有序,每一項服務都細膩周到,有秩序、有溫度,我覺得組織者和志愿者很了不起。”
孟加拉國華僑華人聯合會副會長蔡春雷對此也深有同感:“如此短時間之內把大會組織得這么井然有序,體現了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和凝聚力。”
“這份特刊把各地僑情講透了”
隨伴手禮一同發放的資料包,同樣讓海內外嘉賓愛不釋手。這份資料包里,除了《泉州市產業鏈圖譜》《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招商手冊》等招商引資材料外,還有泉州晚報社精心編輯制作的書籍《番客樓里的僑心》以及特刊《聚僑共贏 筑夢泉州——泉州市首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特別策劃》。
“看到‘聚僑共贏 筑夢泉州’這8個字時,我很激動,也很感動。”世界福建青年菲律賓聯會創會會長王榮忠反復翻看泉州晚報特刊,他說,特刊詳細介紹了泉州各縣(市、區)深入實施“聚僑引僑和泉商回歸”專項行動的情況,對與會嘉賓了解泉州各縣(市、區)發展情況有很大幫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