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完成城建投資首次突破1000億元,25座總部大樓組成的濱海總部區初具規模,將建中心市區第一條環城快速路,鼓勵商品房現房銷售、推行商品住房全裝修交付……11月30日上午,“泉州市住建領域抓城建提品質”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透露了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諸多信息。
發布會上,泉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到10月份,全市完成城建投資首次突破1000億元;統管區完成城建投資327億元,為歷年同期最高;今年全市城鄉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預計達367億元,較去年增長45.3%,城市功能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該負責人表示,圍繞“宜居宜業、生態人文、聚城暢通、安全韌性、智慧管理、村鎮建設、樣板特色”等7個方面,泉州市住建局統籌謀劃推進城市建設項目,從聯動新城古城、做大做強中心城區,聚焦區域協調、做實做優縣(市)城區,推進城鄉融合、做精做美城鎮農村,強化統籌調度、提質提速項目建設等四個方向推進工作。
聯動新城古城、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方面,針對古城區,泉州圍繞打造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的目標,始終堅持“留形留魂留鄉愁,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系統推進古城綜合整治提升。新城區突出環灣向灣發展,集聚資源,聯動推進片區組團建設,全面拉開“兩江一灣”新城建設態勢。2022年以來,新城區12個片區累計完成投資219億元。同時,打造繁榮核心區,突出東海城東片區的核心位置,25座總部大樓組成的濱海總部區初具規模。
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空間功能品質不高、支撐發展乏力的短板,泉州一方面完善綜合交通體系,通過串聯沿線機場、高鐵、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城市重要交通樞紐,實現環灣30分鐘通勤,打造“環環相扣”城市快速路網;一方面打造特色精品樣板,每年各實施1個以上縣域特色樣板項目,先后打造了鯉城繁榮片區綜合開發樣板項目、石獅老城城市更新、晉江紫帽福道系統示范段建設工程等一批全省示范項目。此外,精準調控,保持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推進老舊小區與棚戶區、城中村同步改造。2021年以來,開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934個、惠及10.8萬戶,打造21個完整社區,開工棚戶區改造3.8萬套,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1.7萬套。
做精做美小城鎮和新農村,是全面提升泉州發展能級的重要延伸。據介紹,市住建部門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城鎮,精心打造27個集鎮環境整治樣板,持續整治存量裸房11.3萬棟,重點打造1個裸房整治示范縣、20個示范鎮、50個示范村。全域推進歷史文化保護,摸排全市1648處歷史建筑并全部掛牌,對1458處歷史建筑測繪建檔,修繕保護了200處建筑。結合鄉村旅游,打造“山線”“海線”2條連片保護線,傾斜實施45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改善提升項目;全市累計列入省級以上歷史文化名鎮10個、名村11個、街區3個、傳統村落110個;劃定歷史文化保護帶,打造以縣域為單位的示范展示面。
將建中環城快速路 預計2024年5月開工
發布會透露,泉州明年計劃建設一條總里程達43.8公里的中環城快速路,項目計劃于2024年5月份開工,力爭2025年年底前完工通車。項目建成后,將打造成中心市區內部第一條真正意義的環城快速路。
中環城近期貫通工程建設方案總圖
據介紹,目前,泉州正積極開展“聚城暢通”專項工作,完善全市道路交通體系。中環城快速路作為“聚城暢通”市政道路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已納入明年建設計劃。項目依托已建成的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聯豐大街等快速路,并通過新增改造黃龍北大道、黃龍南大道,將建設一條總里程達43.8公里的環城快速路。今后,從東海出發,可沿通港東街、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聯豐大街、黃龍北大道、黃龍大橋、黃龍南大道、南環路、池峰路(鯉城段)和晉江市池峰路(晉江段)、鳳池路、江濱南路,再經晉江大橋進入通港東街,形成中心市區閉環快速交通體系。
項目建成后,將與一重環灣快速路和泉州灣跨海大橋形成中心城區“8”字形環灣環城快速路,有效提高環灣組團快速通行效率,實現環灣組團集聚發展。同時,項目沿線銜接沈海高速泉州西福收費站、泉州環城高速泉州北收費站、泉南高速泉州南收費站、沈海高速池店收費站,以及泉州動車站、晉江機場等我市重要交通樞紐,構建“高快一體”交通體系。
目前沿線各項目均已啟動前期工作,完成項目立項、方案設計,正在抓緊開展征遷、農轉報批等前期工作,勘察設計招標也同步啟動。項目計劃于2024年5月份開工,力爭2025年年底前完工通車。
下一步,泉州將以中環城路為中心,繼續謀劃向東構建聯通臺商區、洛江區的東環城快速路,向南構建聯通晉江、石獅的南環城快速路,打通具備泉州特色的“環環相扣”城市快速路網,支撐中心市區“東拓西連”城市空間格局。
鼓勵商品房現房銷售 推行商品住房全裝修交付
近日,為滿足群眾購房需求,泉州兩次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放開限購、放寬限售、貸款降本,支持改善型購房。
在本輪政策優化調整中,泉州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推動高質量高品質住房開發建設的措施。一是發展大戶型改善性住房,優先安排部分區域環境、配套資源優質的地塊用于建設大戶型住房項目,滿足改善類的住房需求。二是推行商品住房全裝修交付,進一步完善住宅全裝修設計標準,減少資源消耗和二次裝修污染,實現“拎包入住”。三是鼓勵商品房現房銷售,推動房企提高樓盤項目品質,防范質量瑕疵、延期交付、爛尾等風險,保障購房者權益。四是探索綠色生態住房,鼓勵利用區位優勢地塊,建設智能綠色建筑、四代生態住宅等高品質項目,推動人居環境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邁進。
活態利用 以修代租 鼓勵社會力量認管認養歷史建筑
活態利用,是古城保護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泉州各部門引導非古城功能向外遷移疏解,把騰退的空地改建為綠地、停車場、休閑空間等,目前已疏解辦公用地13處,置換工業用地55處,改造玉犀巷、帽巷公產等7個停車場。通過以修代租等方式完成臺魁巷7號、舊館驛25號等的保護性收儲和盤活。一些社會資本也參照政府“以修代租”方式,認領古城傳統建筑,經營咖啡廳、文創商品店等新業態,為古城帶來了流量,也增加了居民收入。
下階段,泉州將在城市更新中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認管認養歷史建筑、華僑建筑,充分挖掘特色建筑文化、閩南文化和民俗文化,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