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爭的意識、拼的姿態、搶的勁頭,始終貫穿泉州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之中。
正月里,結合落實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泉州以一場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吹響“開局之年加油干”的沖鋒號。
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不斷出政策、亮實招、抓落實、拼成效,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500強企業戰略合作專場活動、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教育高質量發展大會、“泉州人才節”、文旅經濟發展大會、金融產業大會……一系列大會、盛會彰顯泉州作為。
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大拼經濟、大抓發展,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一系列關鍵詞體現泉州擔當。
示范城
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
吹響開年起跑號角
1月27日,2023年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召開,政企齊聚一堂,共度“新春第一會”。會上,杰出企業家分享經驗、更多實質性惠企政策發布、泉州民營經濟研究院成立、優質民企項目簽約、招商引才顧問受聘、納稅大戶紅榜發布,正在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的泉州,通過一場大會吹響了收心歸位、開年起跑的號角。
聚焦科技、創新、人才、開放、綠色發展等內容,大會發布支持民企發展的“1+1+N”政策體系。第一個“1”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晉江經驗”提出20周年的新起點上,為民營企業特別是泉州民營企業量身定制的《關于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第二個“1”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福建省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N”是圍繞“強引擎、建載體、鑄鏈條、提存量、拓增量、造環境”,實施“抓項目、促發展”系列專項行動,出臺N項扶持政策措施。
政策賦能讓泉州民營經濟持續充滿活力。這一年,全市經營主體突破150萬戶,連續十年居全省地級市首位,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勇爭先
全市“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動員部署會:
“市領導+工作專班” 模式強力推進重點專項
1月30日,泉州召開“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動員部署會,動員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拿出爭的意識、拼的姿態、搶的勁頭,推動全市發展穩中有進、提質增效,在新福建建設中勇擔當、做主力。
動員會上提出,打造“爭先”抓手,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集中力量推進項目攻堅;完善“爭先”支撐,樹立鮮明選人用人導向,市縣兩級定期選評一批“擔當者”,以典型示范引領干部擔當作為。把“爭”的成果體現到滾動實施、壓茬推進專項工作上來。
將落實“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作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主軸主線。一年來,泉州組建工作專班,明確15個重點行動專項,采用“市領導+工作專班”模式強力推進。各級領導干部帶好頭、作表率,明確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推進整體行動有力、有為、有效。
6月,為全力推進泉州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心市區城建總指揮部、南翼國家高新區建設指揮部、石化產業指揮部三大指揮部揭牌成立,持續掀起激情燃燒、干事創業、奮勇爭先熱潮。
開先河
泉州市“攜手500強企業 踐行二十大精神”戰略合作專場活動:
38家500強企業集中簽約 總投資2219億元
38家500強企業與泉州市、縣(市、區)兩級政府簽約戰略合作 (陳起拓 攝)
2月10日,以“攜手500強企業、踐行二十大精神”為主題,泉州市與38家500強企業舉行戰略合作專場活動,在全省、全市首開地方政府大規模、集中式與500強企業專場戰略合作的先河。
此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企業,布局泉州13個方陣,將展開全域深度合作。其中,18家企業與泉州市政府簽約,20家企業與各縣(市、區)政府簽約。38個簽約項目覆蓋了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數字經濟、健康養老、商貿物流等賽道,將成為未來發展新增長點,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澎湃動能。這些企業在泉預計總投資2219億元。特別是數字經濟領域的京東集團、百度集團、螞蟻科技集團、科大訊飛、菜鳥網絡科技5家企業,均為國內乃至世界級頭部企業,將有效引領帶動全市數字經濟產業發展。
當標桿
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
推出營商環境 創新突破八大專項行動
3月30日,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召開。泉州部署了2023年營商環境創新突破八大專項行動,解讀首批“泉心泉意”服務企業若干舉措、關于促進政商關系親清統一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的八條措施。
大會現場聘任了一批營商環境監督員,進一步動員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再出發,著力打造21世紀“海絲名城”一流營商環境。
近年來,泉州將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刀刃向內,改流程、轉作風,打造民營經濟的發展樂園。去年泉州以全省第二的成績,躋身全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營商環境18個一級指標中,泉州12個指標被列為全省標桿,納稅、登記財產、勞動力市場監管、招標投標、政府采購5個指標居全省第一,分別較上年度增加9個、5個。監測督導結果顯示,全市經營主體對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所做努力認同度較高,8個指標的經營主體滿意度較上一年度實現提升。
搭橋梁
第一屆中國電影編劇周、海絲泉州文學周:
世遺泉州與文學電影雙向奔赴
第一屆中國電影編劇周開幕式開場表演《百鳥歸巢》 (陳曉東 攝)
3月22日至30日,第一屆中國電影編劇周和第一屆海絲泉州文學周系列活動(以下簡稱“雙周”)相繼在泉州舉辦,這是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創造性探索,并在藝術的不同領域間搭建起橋梁。在全國范圍內,泉州第一次把編劇真正推上舞臺,成立人民文學出版社第一個創作基地。
“雙周”盛會,主辦方精心準備中國電影編劇論壇、電影文學之夜、“中國影協杯”年度十佳電影劇作推介、“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叢書分享會、海絲泉州·當代文學之夜和“藍星詩歌之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電影與文學在泉州深度聯結、對話,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第一屆中國電影編劇周不僅表彰優秀電影編劇人才,激發電影工作者的創作熱情,還將一批優秀電影作品深入泉州基層社區、公共文化場所展映,多位資深電影從業者走進泉州高校進行分享交流。第一屆海絲泉州文學周迎來阿來、蘇童、白巖松、呂約、謝有順等文學名家、文化名人、名刊編輯,他們通過采風與分享,進一步了解泉州、推介泉州;人民文學出版社創作基地落戶泉州,“一帶一路”文學交流的重要平臺在這里打造,文學之光與世遺之城交相輝映。
惠民生
泉州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與高質量發展大會:
出臺實施泉州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健康無小事,醫療系民生。
4月14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與高質量發展大會,出臺實施《泉州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會上,4家泉州市屬醫院與高水平醫院簽訂了臨床技術協作中心協議;7家市級醫院分別與12個縣(市、區)醫療機構共建“結對子”;首批19個名醫工作室揭牌;首批52名泉州市臨床學科建設專家受聘?,F場還聘任了9位泉州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泉籍名醫顧問。
這一年,是泉州衛生健康事業走在前、開新局,健康泉州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未來,我們將全力推進健康泉州建設,健全提升與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公立醫院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健康上水平、百姓得實惠、醫生受激勵、醫院得發展。
大聯歡
首屆海絲泉州戲劇周:
全國16個劇種 拉開藝術盛宴帷幕
首屆海絲泉州戲劇周表演 (張九強 攝)
以“南戲”為媒,全國劇種聯歡。4月27日—5月3日,首屆海絲泉州戲劇周——2023年全國南戲展演在我市成功舉行。泉州邀請全國大部分南戲及古老劇種、藝術家齊聚泉州,進行各劇種代表性經典劇目展演和藝術沙龍探討,是中國戲劇界的一次難得盛宴,也是優秀傳統文化革故鼎新的一次新嘗試。
在為期7天的藝術盛宴中,提線木偶戲、南音、莆仙戲、梨園戲、潮劇、弋陽腔、昆劇、湘劇、柳子戲、贛劇、川劇、粵劇、蒲劇、甌劇、高甲戲、打城戲16個南戲及古老劇種、14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及中國曲藝牡丹獎得主、30多位學術專家參與,舉行了42個南戲及古老劇種優秀劇目曲目展演、5場南戲學術及表演藝術主題研討會與沙龍活動,吸引了近兩萬名觀眾戲迷及中外游客觀賞,是繼1989年南戲學術研討會后,中國最大規模的南戲展演與研討活動之一,也是中國近年來,繼江蘇“昆山百戲”之后參演劇種劇團最多、參加研討專家學者最多的文化盛事之一,對展現新時代戲劇藝術新成就、新面貌,促進中國南戲及古老劇種的保護傳承、交流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譜新篇
中德科技論壇:
“制造大市”與“制造強國”擦出“火花”
中德科技論壇嘉賓參觀信泰科技有限公司 (林勁峰 攝)
5月24日,因疫情而一度線下中斷的中德科技論壇在泉州重啟,為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譜寫了新時代民間外交的新篇章。
本次論壇以“攜手共創中德科技合作新未來:相互成就 共同發展”為主題,舉辦主旨演講,召開數字經濟與智能制造、新能源與汽車產業發展、生命科學與新醫藥三個平行論壇,并組織中德兩國嘉賓前往泉州市產業園區、科研院所、企業、世界遺產點等地參觀交流。
無論是從會場上到會場下,還是從科研院所到產業園區,從展示大廳到企業一線,中德兩國嘉賓都在積極尋求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深程度的合作發展。而對泉州來說,在“家門口”承辦此次盛會,讓“制造大市”與“制造強國”擦出了更多“火花”。活動期間,德國嘉賓深入了解泉州輝煌燦爛的海絲歷史及如今強勁的對外貿易發展勢頭,為泉州與德國在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升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聚僑力
泉州市首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
71個僑商項目簽約 總投資1195.11億元
泉州市首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與會嘉賓們在國潮泉州優品展示中心考察參觀 (張九強 攝)
6月15日,以“聚僑共贏·筑夢泉州”為主題的泉州市首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開幕,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僑商泉商代表等近千人參會。
泉州向與會嘉賓重點推介了家鄉的投資環境、泉州優品出海行動,現場簽約71個僑商雙向投資貿易項目,總投資1195.11億元。與會人員還參觀了新開館的泉州城市產業會客廳暨“國潮泉州”優品展示中心,參加文化遺產點現場參觀、青年沉浸式實景嘉年華、泉州優品出海對接專場等系列活動。
此次大會搭建了海內外泉籍鄉親交流合作平臺,將進一步推進海內外僑商泉商抱團發展、互利共贏,把世界資源匯聚泉州,把泉州聲音傳遍世界,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攜手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
致禮遇
首屆“泉州人才節”:
以最大誠意奏響人才強市“最強音”
首屆“泉州人才節”啟動 (陳曉東 攝)
這一年,泉州以城市最高禮遇、最大誠意致敬人才。
泉城似錦,邀您來創。6月20日至26日,首屆“泉州人才節”盛會舉辦,天下英才齊聚于泉州這座世遺之城、奮斗之城、國潮之城、煙火之城。為期一周的“人才時間”里,累計舉辦1場開幕式、13場市級配套活動、38場縣級配套活動。各行業各領域專家大咖、頂級學府學子不以山海為遠,突破時間與地域限制,共赴千里之約,奏響泉州新時代人才強市“最強音”。
這場全市最高規格、最高禮遇、最大誠意的人才節,再次彰顯了泉州求賢若渴、惜才如金的姿態?;仡欉^去一年,我市各地各單位牢固樹立“人才首位”理念,齊抓共管、同向發力,人才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11月底,泉州人才總數突破234萬,全年新引聚人才超8萬人;動態升級“1+1+3+N”人才政策體系,新推出技能人才“15條”,創新人才自主評價“配額制”,出臺柔性引才、院士工作站暨特級人才創新實驗室建設管理辦法,以及半導體產業人才、博士人才、衛生健康人才等政策專項,政策聚才效能不斷發酵;我市引才聚才經驗被中宣部收錄為“中國式現代化面對面”37個典型案例之一。
促共贏
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
《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倡議》發布
7月3日至6日,2023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在泉州舉行。
來自法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柬埔寨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紀錄片制作人、導演、專家學者,相聚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在4天時間里,圍繞紀實影像創作、中國故事講述、跨文化合作等話題展開交流。一場場論壇的舉行、一部部作品的展映、一個個項目的推介、一處處海絲遺產點的走訪,不僅搭建了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紀錄片國際交流平臺,更打開了世界觀察中國、感知中國、記錄中國的窗口。
開幕式上發布了《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倡議》,提出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是開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紀實影像文化交流活動,將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下,持續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共同應對世界性的挑戰,共建文明互鑒、美美與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園。
可持續
“世界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
50多位專家共商遺產保護發展大計
7月25日,在“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兩周年之際,“世界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來自中外世界遺產研究領域的50多位專家學者,共商探討世界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大計。
研討會圍繞“考古遺址的發展和未來”“世界遺產保護與經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遺產景觀與環境生態的和諧共生”“世界遺產利用與社會民生需求”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旨在進一步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充分挖掘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當代價值,激發活力,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化轉化、創新性發展,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近年來,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聚焦打造世界遺產典范城市的目標,圍繞讓文化遺產本體得到更有效的保護、更充分的展示和更科學的利用,建立起“政府主導、部門共管、社會參與”的世界遺產保護傳承體系,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態景象再現宋元時期獨特的海洋風貌,延續千年古城精氣神。
重教育
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大會:
公布47戶“教育世家”
9月6日,泉州舉行教育高質量發展大會和尊師重教座談會,向2023年度基礎教育卓越貢獻獎及特殊貢獻獎學校、泉州市“教育世家”代表和社會熱心教育事業人士(單位)等頒發牌匾。
大會上,市政府公布2023年泉州市“教育世家”,泉州市豐澤區第八中心小學魏珊祎家庭、泉州醫學高等??茖W校張少穎家庭等47戶家庭獲此殊榮。泉州五中、晉江一中被授予2023年度基礎教育卓越貢獻獎;德化一中、永春一中被授予2023年度基礎教育特殊貢獻獎。
教育工作是百年大計。泉州“教育世家”評選始于1991年,連續32年累計公布842戶“教育世家”。
大融合
泉州市文旅經濟發展大會:
簽約項目39個 總投資423.12億元
2023年泉州市文旅經濟發展大會上,一批文旅項目現場簽約。(陳起拓 攝)
9月16日,2023年泉州市文旅經濟發展大會召開,掀起壯大文旅產業火熱浪潮,全力打造全國最具煙火氣旅游城市、世界海絲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實際行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不斷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
本次大會以“十‘泉’十美·共建共享”為主題,設“文旅融合、共建共享”發展大會、“文旅融合、泉州共建”推介研討、“文旅融合、泉州共享”系列活動三大板塊,包含“十個一”,即一場大會、一套政策、一批項目、一組專業對話、一場文藝展演、一次世遺之旅、一席宋元煙火家宴、一張文旅消費卡、一系列文旅展銷、一系列配套活動,寓意著十“泉”十美。
會上,泉州市聘任首批19位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專家, 39個文旅項目集中簽約,總金額423.12億元。24個項目上臺簽約,包括7個酒店項目、6個旅行社項目、11個文旅基金及其他文旅項目,另有15個項目線下簽約,并推出泉州“游”禮·7天暢玩卡以及獲評國家級、省級稱號的系列文旅產品。
組合拳
首屆泉州市金融產業大會:
助推金融運行 保持穩定向好態勢
首屆泉州市金融產業大會上,泉州市縣(市、區)、國企與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陳起拓 攝)
9月22日,近600位來自政產融各界的精英齊聚一堂,以“做大做強金融業,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首屆泉州市金融產業大會召開。大會亮政策、提經驗、促協作、暢交流,發出了泉州金融強音。
大會發布了“財政政策+金融工具”政策體系,并集中簽約了44個合作項目,總規模達19463億元。首批9名“泉州市政府金融顧問”、12家“泉州市金融服務五星單位”獲頒聘書和牌匾。泉州金融發展論壇、泉州基金投資論壇、“興研說·每月星光”論壇同步舉行。
今年以來,泉州出臺了《泉州市關于支持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泉州市鼓勵金融業加快發展若干措施》2份主文件及10份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構建“財政政策+金融工具”政策體系。
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推動泉州金融運行保持穩定向好態勢,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業增加值455.36億元,比增6.7%,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5.04%。截至9月末,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27%,比上年同期提升0.49個百分點,增速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存增貸完成情況均超時序進度。
強驅動
泉州市創新大會:
“1+3+N”政策體系 掀起新一輪創新浪潮
10月17日,2023年泉州市創新大會召開,大會以“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加速推動‘開放創新、智造未來’,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為主題,在泉州大地掀起新一輪創新驅動發展熱潮。
大會推出“1+3+N”政策體系,拿出政策資金18億元,配套創新基金超150億元、天使基金5億元,讓企業家愿創新、敢創新、會創新。“1”即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強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3”即推出《智能制造數字化賦能三年行動方案》《工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專精特新企業倍增行動方案》等。“N”即圍繞打好產業發展“強引擎、建載體、鑄鏈條、提存量、拓增量、優環境”組合拳,出臺12份新政策。
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以來,我市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四個倍增”計劃和“抓創新促應用”專項行動,各項工作亮點紛呈。其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持續加大,連續六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近兩年新增高企數量超過此前總和,總量達2362家,提前一年實現數量倍增。
面對面
“泉州企業家日”座談會:
營造尊商重商親商護商社會氛圍
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作出決定:自2023年起,將每年的11月1日設立為“泉州企業家日”。2023年11月1日,我市迎來首個“泉州企業家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座談會,與企業家代表面對面互動交流,共商高質量發展良策。
座談會上,市領導向與會企業家解讀了《關于不斷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主文件及配套政策;《泉州市民企百強榜單》首次發布;泉州市工商聯(總商會)向全市企業家及商會發出“創新發展‘晉江經驗’ 共譜高質量發展新篇”倡議書。
當天,“泉州企業家日”的配套活動——“數字賦能·融合發展”論壇暨泉商同心沙龍(十一)舉辦,企業家、業內人士、商會代表、專家學者等分享了對人工智能發展、商業模式創新、數字技術應用等的思考和感悟,為我市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思路和借鑒。
共赴約
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
文化藝術與城市發展融合的“泉州樣本”
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 (陳小陽 攝)
12月8日,以“多元文明、美美與共”為主題的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泉州開幕。
參加本屆海藝節的國家和地區達43個、藝術團體達52個;東盟十國駐東盟總部代表等16個國家的嘉賓,以及13個國家的海外僑胞代表受邀出席;近十個國家的80多位專家學者、藝術家共赴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發展研討會,碰撞智慧火花;眾多中外南音、木偶、街舞表演團隊掀起藝術大聯歡;118個非遺項目通過網絡達人、非遺傳承人線上線下互動,形成沒有圍墻的非遺展;1600多名藝術家、專家學者、國際友人等前往泉州各地,游世遺、賞非遺、嘗美食、品文化,由衷地表達對泉州的熱愛。
海藝節前后,泉州城市的文化藝術濃度達到了巔峰。融合了美藝、美音、美展、美舞、美作的五大主題板塊12項活動,從打破空間的圍墻,到沖破形式的壁壘,再到突破年齡的圈層,讓市民游客有源源不斷的收獲,向世界展示著文化藝術與城市發展融合的“泉州樣本”。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