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一方小窗框住的天空,就是“玻璃骨”患者鐘曉潘33年的人生世界。自幼癱瘓、無法出門的他,在泉州市泉港區“505”微公益互助平臺上留下“微心愿”——“我想看看這個世界”。
接收到這個心愿的志愿者們為此不遺余力,長達9個月悉心準備,兩任“心愿領取人”愛心接力,一場盼了30多年的“遠行”終成行。鐘曉潘跟著他的“愛心天使”們,小心翼翼而又興奮異常,看家鄉的海,看家鄉的福船,看家鄉的人們……
2024年1月,新年愿望在鐘曉潘心中生發——實現自力更生,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遠。
昨日,李櫻將2024年的新春祝福送到鐘曉潘身邊。
一個“微心愿”
藏著三十多年的祈盼
泉港臨海,1月的海風寒冷刺骨。昨天,泉港區七彩青少年社工服務中心負責人李櫻像往常一樣前往山腰街道鐘厝畬族村,探望鐘曉潘。
鐘曉潘的家是閩南地區常見的石頭房,臥室不到10平方米,放著兩張床,一張屬于鐘媽媽,白天她外出打工,夜間隨時準備起床照料兒子;另一張床上躺著鐘曉潘,33歲的他,身高還不足一米,自1歲起,就癱瘓在床,完全失去行動能力。
看見李櫻進來,正在翻看手機的鐘曉潘忙熱情地打招呼:“姐姐,你來了!”
“來啦,給你帶了新年日歷和春聯。”李櫻笑著應道。她熟練地拉過椅子坐下和鐘曉潘聊家常。相處一年多,李櫻對這個家庭的狀況了如指掌,也成了鐘曉潘心目中“最好的姐姐”。
“屋外的世界”,是他們最常聊的話題,鐘曉潘對外界充滿渴望。在他的手機里,存著一個拍攝于4個月前的珍貴視頻,里面記錄著他記事以來唯一一次“出門走走”的經過。李櫻、阿七哥等愛心人士正是那次“遠行”的組織者,也是一直幫助他的人。
1991年,鐘曉潘出生。然而,新生命帶給這個家庭的歡樂并沒有持續多久,1歲的他被確診為“玻璃骨”。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也被稱為“成骨不全癥”,即使是輕微碰撞,都會造成患者嚴重骨折。患者往往無法行走。
因為疾病,鐘曉潘沒上過一天學。母親去上班,他只能一個人孤獨地待在家里,窗外傳來的鳥鳴聲、同齡人放學的嬉鬧聲,都讓他對外面的世界產生了無限的渴望。直到2012年,21歲的他才通過手機上網,開始了解世界,并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他以為,這輩子只能通過網絡看看自己生活的地方,轉機卻悄然而至。
2019年9月2日,是他第一次見到阿七哥的日子,令鐘曉潘終生難忘。
阿七哥,本名連建良。他是泉港區助老服務志愿者協會常務會長,2021年9月被評為“第七屆泉州市道德模范”。
阿七哥回憶,那年在鐘厝畬族村摸底困難家庭時,他獲悉了鐘曉潘的情況,便決定去看看。
第一次見到鐘曉潘,阿七哥很心疼。“他一個人躺在一塊三合板制作成的簡易床板上。”擔心三合板制作時使用了化工原料,長期與皮膚接觸對身體不好,阿七哥給鐘曉潘送來了一張單人鐵架床。
此后,每隔三天,阿七哥就上門,幫鐘曉潘洗一次澡。鐘曉潘家里電器壞了,阿七哥就請熟悉家電維修的志愿者上門幫忙修理;定期請志愿者上門,幫鐘曉潘理發。鐘曉潘的腳踝處有個瘡口化膿,阿七哥用做公益時學到的方法,為他治療。
阿七哥經常出差。于是,他成為鐘曉潘看世界的“眼睛”。通過手機屏幕,他向鐘曉潘介紹每一個他到過的地方。那些陌生的地方、漂亮的風景,通過一次次遠程交流,叩響鐘曉潘的心弦。
“我也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鐘曉潘含著眼淚對阿七哥說。
埋藏在心里30多年來的奢望,如一顆種子再次萌發。2023年年初,鐘曉潘將自己的心愿上傳到泉州市泉港區“505”微公益互助平臺——“我想看看這個世界”。
阿七哥由于工作需要經常外出,他為鐘曉潘帶來了一位新的志愿者李櫻,接力幫扶。這位善良的大姐姐,成為幫助鐘曉潘的又一位“心愿領取人”。
一次“長途”游
再難也要帶你看家鄉
出門走走,看似簡單。對于鐘曉潘來說,卻是一次充滿挑戰、需要周密安排、需要很多人鼎力支持的大事。
他的骨骼太脆弱了。
2023年1月,李櫻聯系了專業醫護志愿者林曉陽上門,為鐘曉潘的身體做評估。得到的是好消息:鐘曉潘的身體狀況允許他出行。但是如果要適應出行,需要鐘曉潘練習坐姿,堅持進行適當的身體訓練,最好能使用合適的輪椅。
2023年2月,從沒坐過輪椅的鐘曉潘,為了實現30多年的夙愿,通過網絡與商家多次溝通交流,根據自己的習慣定制了一輛合適的輪椅。從收到輪椅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練習坐姿。媽媽將他抱到小床上,他通過小床,吃力地將身體緩慢挪動到輪椅上,順著椅背,慢慢地挪上去,不斷嘗試,直到找到舒適的姿勢坐好。每一次練習,他都汗流浹背、精疲力竭。
2023年3月底,醫護志愿者鄢超上門,對鐘曉潘的身體狀況再次進行檢查。這時的鐘曉潘已經可以坐在輪椅上,緩慢操控輪椅。
在泉港區民政局的協調下,區文化中心等單位也同意為鐘曉潘參觀開通綠色通道。
正當大家為此歡欣鼓舞之時,又一個難題擺在了面前——找不到合適的出行車輛。轎車內部空間太小,無法放下輪椅;面包車的車廂雖寬,但輪椅無法固定在后排。最后,李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通了愛心人士阿如姐的電話。阿如姐剛買了一輛商務車,她毫不猶豫,立刻同意出借,全力支持鐘曉潘出行。
2023年9月13日,對鐘曉潘來說,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他終于踏上出門的旅程。
當天,6點剛過,他就起床梳洗,并換上了媽媽精心準備的新粉色襯衫,興奮地等待著志愿者們的到來。
8點左右,志愿者們陸續來到鐘曉潘的家,他們身著紅色馬甲。紅色,代表著溫暖、勇氣和激情,也預示著這一天美好的開始。
阿七哥、李櫻、阿如姐、鄢超、謝寶桂、肖輝清……這些名字,鐘曉潘會用一生去銘記。
鄢超再次查看了鐘曉潘的身體情況,確保適合出行。
隨后,鐘曉潘在媽媽和志愿者們的幫助下,挪動身體坐上了輪椅,調整好坐姿,系好安全帶。
志愿者和鐘媽媽齊心協力將輪椅抬過高高的臺階
9點,載著鐘曉潘的輪椅被輕輕推出家門,一道陽光照耀在鐘曉潘的身上。30多年來,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陽光的溫度。阿如姐推著輪椅,緩緩在村道上行進。鐘曉潘第一次看到了村子,看到了鄉鄰的房子,看到了生機盎然的花草。
志愿者推著鐘曉潘緩緩行進在狹窄村道上
他的世界終于不再只是屏幕里的視頻、圖片和文字。
上車時,鐘媽媽和3名志愿者穩穩當當地抬起輪椅,將鐘曉潘送入車內。
抬起輪椅,小心翼翼地送進商務車。
車輛經過鐘厝村村道、港六街、驛峰西路、錦繡街……為了鐘曉潘的安全,防止輪椅在車內碰撞,司機師傅開得很慢很慢。志愿者們和鐘曉潘母子談笑風生,心里卻都捏著一把汗。
李櫻精心設計了線路,選擇路途較為平坦,又能體現泉港地方文化的目的地。
在泉港區文化中心,講解員為鐘曉潘講述了福船建造技藝。
在泉港區文化中心,鐘曉潘操控著輪椅,跟隨講解員“行走”在場館內,這是他第一次與家鄉發展歷史親密接觸。他看到了福船,觸碰到了北京冬奧會吉祥物鹽雕“冰墩墩”;在前黃石筑土樓,他仰頭張望古老的建筑,驚嘆道:“太帥了!這么好看!”
鐘曉潘在泉港區文化中心,親手觸碰到了鹽雕“冰墩墩”。
“出發下一站!”志愿者們一路緊跟著他,像在呵護一個蹣跚學步的幼兒。
在泉港區的錦繡廣場上,鐘曉潘操控輪椅,繞著廣場轉了一圈,按捺不住激動,盡情吶喊:“世界,我來啦!”
無人機升空,將遠處的大海、公園里的福船和鐘曉潘母子一同攝入畫面。在海邊長大的孩子,終于與海同框。
錦繡廣場上,無人機升空,將鐘曉潘母子與大海一同攝入畫面。
11點,鐘曉潘結束了從未有過的“長途”旅行,人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一個新愿望
走自力更生人生路
志愿者們將這次出行拍攝成視頻,送給鐘曉潘。在視頻里,他們親切地稱呼這個單純的33歲男子為“男孩”。他們想幫他真正融入社會生活,實現人生的遠行。
李櫻一有空就會去看望鐘曉潘,有時也會帶上自己正在上小學的兒子。“媽媽,這位哥哥好勇敢。”在隨母親探望鐘曉潘后,小朋友深受感動。李櫻說,幫助別人,也是一場愛的教育。
真實地接觸過外面世界,鐘曉潘感覺生活有了奔頭。昨日,看著志愿者為他送來的新年日歷,他告訴李櫻,自己有了2024年的新年愿望——“能自力更生”。
雖然身體不便,但鐘曉潘對太陽能技術、電子商務頗感興趣,也通過網絡進行了相關學習,“我們活著,就要好好努力。”
“他學的知識基本來自網絡,如果要創業,就需要更專業的人士來幫助他、引導他,包括學習相應技能。”李櫻、阿七哥期待,能有更多人參與進來,幫助鐘曉潘走向更遠的遠方。
凡人微光善舉,傳遞城市溫情。泉州市泉港區“505”微公益互助平臺自2018年啟動以來,共收到“微心愿”愛心物品1.6萬多份,價值430多萬元,參與總人數2萬多人,為1.4萬多名困難群眾提供幫扶,逐漸形成了“資金+物資+服務”的救助模式。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能自力更生”的“微心愿”也會出現在互助平臺。這意味著,鐘曉潘又開啟了一場新的人生遠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