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州營商環境持續“進階”,“泉心泉意”營商環境品牌持續擦亮,企業群眾的營商服務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涌現了不少典型經驗、標桿案例。在昨日舉行的泉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泉州海關、市稅務局、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建設銀行泉州分行作營商經驗分享,晉江市、南安市作為標桿縣(市)代表發言。
泉州海關:
打造一流口岸營商環境
泉州海關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點工作,著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一流口岸營商環境。
多策并舉,暢通出海渠道。以開展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為抓手,專門出臺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12條、促進民營經濟16條、促進兩岸融合41項等措施,提升政策供給。推動錦尚作業區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支持泉州晉江國際機場開通2條“全貨機”航線;對泉港進境糧食口岸進行擴項。
精準施策,法治護企遠航。加強專精特新企業AEO培育,對中小微企業開展信用培育,對失信企業及時幫助信用修復,對輕微違法行為實行“首違不罰”的包容監管等舉措,以法治溫度培育市場發展的良好土壤。用好“稅惠賦能”政策,幫助企業應減盡減、應免盡免、應享盡享,一季度共為企業減、免、退稅超3億元;用好用足加工貿易16條政策,為10家企業累計免擔保1.94億元。
優化監管,提升通關時效。對跨境電商和市場采購貿易等新興業態實行審慎監管,優化泉州綜保區跨境電商出口(9610)監管模式,一季度跨境電商出口同比增長1.2倍,促進新型業態實現良性發展。對大宗商品實行“兩段準入”模式,讓企業的通關時間縮短20%;推動出口危化品由“批批檢驗”改為“批次檢驗”,實現查驗率下降90%。
國家稅務總局泉州市稅務局:
創新服務賦能新質生產力
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泉州市稅務局聚焦民營經濟、實體經濟、新質生產力等熱點難點,進一步推動稅務領域三項創新突破。
在全省率先推出“稅保通”服務,高效辦成一件事。市稅務局聯合市人社局、醫保局、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等部門,積極發揮稅費共治合力,探索構建涉費事項“線下一窗受理、線上一網通辦、后臺分類辦件、前臺綜合出件”的服務新模式,切實把“高效辦成一件事”辦進群眾心坎里。
全面推進稅收優惠“無憂享”,賦能新質生產力。市稅務局攜手市科技局發揮各自優勢,通過“深化‘政策找企’,強化‘信息助企’,優化‘法治護企’”,為我市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提供稅務、科技力量。
深化“項目管家+智稅‘星’視界”服務,助力全市重點項目落地。組建“項目管家”服務團隊,編寫重點項目納稅人稅收政策匯編,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重點項目政策精準化推送和關鍵人群的程序性操作輔導,對新辦重點項目納稅人提供套餐式服務,對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新辦納稅人的主要涉稅業務即時辦結。同時,建設稅費監管和服務動態感知模型,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項目進行畫像。
泉州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
營商指標實現“兩提升一標桿”
2023年,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牽頭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政務服務”兩項營商環境監測指標排名均有較大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指標進入全省標桿,實現“兩提升一標桿”。
在促審批上,建立內控機制,對市、縣兩級進駐部門人員建立百分制考核機制并納入評先評優;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政務服務考核工作專班巡查制度及大數據監控平臺巡查機制,每日專人專職跟蹤處理問題;打通對上溝通、調度溝通、一線溝通三個溝通渠道。
在簡流程上,針對事項再梳理、流程再優化、窗口服務再集成,縮短審批用時,減少辦理環節。在全省率先創新推行水電氣網“全生命周期”聯辦模式,2023年被立項為福建省地方標準。
在聚創新上,創新推行“模擬審批”,提速項目辦理;推行“一碼暢辦”,降低辦結時長,并延伸到居民小區,在全國率先推出“數字政務門牌”,被國務院確定為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典型經驗做法獲全國推廣;推行“鎮村聯動”,在全省率先研發上線“鎮村聯動掌上審批”系統,實時通過手機端掌上受理村(社區)送審辦件,極大方便群眾辦理鎮村政務事項。
中國建設銀行泉州分行:
去年提供綜合融資超1600億元
近年來,建設銀行泉州分行推出“三個主動”舉措服務實體經濟,2023年累計為泉州企業提供綜合融資超1600億元,為市場主體減費讓利超10億元。
主動創新服務模式,讓融資更加舒心。通過審批機制、“數字普惠”、融資渠道三個方面的創新,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全方位提升金融需求的響應和審批速度。
主動增強服務能力,讓市場更有信心。著力于“科技金融”大文章,成立泉州建行科創服務中心,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一站式融資對接等服務;投身市政府招商引資工作,2023年促成招商引資項目12個,累計投資額140億元,居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發力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出跨境e匯、跨境易支付等結算產品,累計完成便利化結算業務超40億美元;致力于促銷費、擴內需,發揮信用卡及消費信貸傳統優勢,拉動消費增長。
主動減費讓利,讓企業更加安心。堅定緩解小微企業“融資貴”難題,下調普惠貸款利率,推廣無還本續貸;執行費用“應免盡免”,實行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賬戶服務費全免、支付手續費降費,階段性免收對公客戶開戶費。
晉江市:
11項經驗做法獲全國推廣
晉江著力打響“晉心晉力”營商服務品牌,獲評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示范市,入選全國首批城市營商環境創新縣(市)。在2023年度營商環境考評中,位居泉州各縣(市、區)首位,11項經驗做法獲全國推廣,9項經驗做法獲全省推廣,13項經驗做法獲泉州市推廣。
持續優化政務服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打造全省首個“無實體證照辦事”政務大廳,推出“千企千面”線上專屬服務空間,行政許可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9.64%,“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比例達100%。去年圍繞“匯資本、促創新、聚人才、拓空間、強產業”,發布15份政策禮包。今年又針對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出臺14條干貨措施,精準滴灌賦能企業發展。
全面提升要素保障,賦能企業創新發展。按照“產業社區”理念攻堅園區標準化建設,構建高品質產業發展空間,全市盤活低效用地8100畝,新建標準化園區超400萬平方米,規上企業入園率提高到54%。設立全國第二個縣域北交所服務基地,構建總規模超300億元的基金體系,建立成果轉化對接平臺,“政產學研資”一體賦能企業創新轉型,助力規上企業研發投入連續5年增長20%以上。
南安市:
連續三年獲評泉州營商環境標桿縣
去年,南安以“營商環境鞏固提升年”為抓手,全面提優營商環境水平。在2023年泉州營商環境指數考評中位居第二,“數字政務門牌”、“四好四更優”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2條等10項做法得到國家和省上推廣,連續三年獲評泉州營商環境標桿縣。
政務服務創新提效。建立“五辦”協同機制,創新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平臺、“藍黃紅”三級效能預警機制,項目開工平均縮短2個月以上。探索“政務+園區”“政務+社區”等服務模式,在南安產業協同創新中心設立便民服務驛站、推動45個服務事項就近辦理,在“黨建+”鄰里中心植入160項“馬上辦”“就近辦”、1780個“網上辦”、117個“自助辦”等事項。
營商服務整體提質。重點針對企業開辦、公共設施接入、執行合同3項短板進行靶向破題:建立“小南幫辦”涉企專窗,推行“一網通辦”、多證合辦、免申即辦、“個轉企”證照聯辦、歇業備案等集成服務。推出“水電氣網”一件事集成套餐辦理,從用水申請到報裝壓縮至1.5個工作日。完善訴前定級分流制度,優化立審執銜接程序,開通買賣合同綠色通道,“執行合同”審理周期降至17天,訴訟案件審理時間降至47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