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卻沒有達到極致。
夏日高溫濱海游跟著升溫,連日來,一到傍晚,泉州臺商投資區玉沙灣公園的沙灘上總是游人如織。(陳起拓 攝)
游人在泉州臺商投資區玉沙灣公園沙灘上散步踏浪,清涼度夏。(陳起拓 攝)
俗話說:“熱在三伏”。“三伏天”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夏日傍晚,晚霞時常出現。(陳起拓 攝)
夜色下的泉州豐海路(陳起拓 攝)
閩南俗諺道:“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小暑東風無焦涂,大暑紅霞天落雨”,這兩句閩南氣候諺語說的是,小暑前后十天如果刮東風,大暑前后早晚如果泛紅霞,都預示著臺風將至。
泉州天后宮(陳起拓 攝)
小暑后的農歷六月十五,泉州民眾將這天視為“半年”。在這天,人們會用米粉和紅麺做成湯圓,閩南人稱為“半年圓”,煮熟后用來祭祀祖先及土地神,以答謝神明賜予的豐收,并祈求下一季也能豐收。在這天,泉州惠安的漁民還會在船上祭祀天后娘娘。
華燈初上時的天光與城東的建筑群夜景交相輝映,清源山的剪影映照其中,美輪美奐。(陳起拓 攝)
入夜時,在東海泰禾附近的江邊,人們坐在岸邊石階,吹著涼爽的江風,觀賞晉江大橋夜景,好不愜意。(陳起拓 攝)
夏季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做一些相應的調整,以遲睡早起為宜,午飯后可打個盹,休息半個小時左右。定時起睡最好,可保護生物鐘不受影響。
德化縣潯中鎮石山村,清水溪畔流水淙淙。沿溪而行,花香滿徑,簇簇團團的繡球花將夏天點綴得絢麗又浪漫。(莊麗祥 攝)
小暑時節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辛辣油膩之品。如綠豆百合粥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暑止渴、降膽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南瓜綠豆湯同樣具有清暑解毒、生津益氣的功效。蔬菜應多食綠葉菜及苦瓜、絲瓜、南瓜、黃瓜等,水果則以西瓜為好。
泉州市區的一棵大樹樹干上爬滿了不停鳴叫的蟬。(張九強 攝)
陽光耀眼,熱浪滾滾。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借用《莊子·刻意》之名言,面對炎炎暑日,心靜自然涼。
小暑至,年過半
愿我們,迎夏而綻
做半枕清夢,溫十里清香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