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薄弱缺失、物業服務費標準及收繳率低、業主滿意度低等諸多治理難題,豐澤街道源淮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興淮花苑小區為試點,探索社區領辦紅色物業模式,發揮社區、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等多方協同作用,不斷推進老舊小區規范管理、蝶變升級。
社區領辦 破解物業退場“失管”問題
主動兜底脫管小區。興淮花苑小區地處城市核心街區,由于建成年代較早,存在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等問題,長期以來缺失物業管理。對此,社區主動進駐、積極領辦,牽頭成立臨時物業服務小組暫管。2023年8月,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成立物業服務公司,依法依規參與小區物業服務競聘,以最高票數獲得物業合同,進駐后及時提供10多項物業管理服務,得到居民的普遍認可,物業費、停車費交費率逐月增長,目前已達到80.7%和89.47%。
幫扶指導自治小區。開設社區物業服務中心專線,利用民情工作驛站協助業委會掌握居民訴求、制定問題清單、及時檢查整改,并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及物業顧問服務,切實提升自治小區管理水平。依托“三方議事”,推動業委會和物業公司融入小區治理,暢通居民訴求渠道,實現“快速響應,接訴就辦”。社區物業進駐以來,協調解決小區充電樁少、樓道墻體脫落、垃圾隨意堆放等 “急難愁盼”問題63件,小區居民滿意度不斷提升。
共建共管老舊小區。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期間,及時召開居民座談會5場,多輪聽取意見建議,動態調整優化方案,激發居民參與小區改造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社區物業公司協同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熱心居民等制定居民公約、維護業主合法權益保障制度、加強安防管理辦法等6項制度,及時召開專項會議研究小區公共資金使用和建設項目等群眾關切問題,推動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與往年同期相比,業主投訴率降低超50%。
跨前服務 破解老舊小區“難管”問題
優化“四級”架構。吸納小區熱心業主、離退休干部、“兩代表一委員”等黨員43名,組建興淮花苑小區兼合式黨支部。構建“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示范點—單元樓道黨員示范崗—黨員志愿者”四級黨群聯動治理框架,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向樓棟延伸、向末梢落實。
聯動“三紅”組織。成立興淮花苑紅色業委會,黨員占比66.7%,業委會副主任兼任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成員兼任支部委員,實現業委會成員與小區黨支部委員“交叉任職”,提升基層治理能級。打造“紅色物業”,社區“兩委”擔任物業公司法人代表,牽頭協調解決小區各項事務,對癥施策,進一步強化黨組織引領基層治理作用。
樂享“星級”服務。業委會、物業公司“跨前服務”第一時間掌握新流入人員信息,小區黨支部策劃新居民服務方案,編寫服務手冊《興淮花苑那些事兒》,內容涵蓋小區及物業基本情況、便民服務事項、公共配套設施地址等多方面信息,提供全方位“星級”服務,幫助居民融入小區生活,感受溫暖。
協同共治 破解基層治理“漏管”問題
“友源解憂”暢通治理路。創新“友源解憂雜貨鋪”小區黨建品牌,廣泛挖掘和吸納人大代表、新業態從業者、醫生、建筑工程師等各類人才18名,建立 “人才庫”,分工負責小區宣傳、意見征詢、方案設計、招投標等工作,居民逐步從“我不管”到“我要管”轉變。鏈接共建單位資源,順利完成排水管道更新、路面透水磚鋪設等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4項,社區“全過程人民民主興淮實踐站”人大代表和“法律診所”工作室4名志愿者定期“坐班”,協助處理小區鄰里糾紛,有效提升基層精細治理能力。
“紅色管家”拉滿幸福感。重塑小區黨建微網格力量,更新樓棟長隊伍,36名在職黨員向小區報到,發動12名年輕化、高知識、結構多元的青年志愿者加入,成立由網格員、物業人員、業委會成員、樓棟長、熱心居民等組成的“紅色管家”團隊,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提升參與感,引導居民強化家園意識,在小區建設中唱主角,全程參與、共同出力。
“自治項目”注入新動能。居民自發舉辦“源韻書法班”“源興繪畫班”“源泉非遺剪紙班”等項目,吸收92名小區居民加入,打造文化小廣場、非遺小廊、廉潔書法展示墻等“沉浸式”鄰里樂陣地,定期策劃開展“共享音樂 快樂小區”歌友會等主題活動,以歌會友、互動交流,把居民自治的動能轉化為小區治理的效能。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