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溪縣聚焦“333”工作機制,扎實推動黨員教育工作體系化建設,探索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的有效途徑,實現黨員教育常態化、全覆蓋,進一步激活基層細胞、激發黨員能量,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有效提升。
抓好“三大課程”,強化黨員教育感染力。謀劃系統全面、務實管用、靈活多樣的黨員教育培訓課程,推動黨員教育提質增效。一是上好理論“必修課”。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首課、主課,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黨性教育、黨紀教育等納入各級黨員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二是上好實踐“拓展課”。依托“林嗣環廉政文化基地”等12個特色現場教學點和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8個特色實踐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實地觀摩學習,讓黨員干部接受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場教育。三是上好紅色“傳承課”。根據安溪實際,深挖紅色資源,精選推出《習近平1986年來安溪扶貧的故事》等9門特色學習課程,編印《紅色安溪》《中國“差生”逆襲》等特色書刊,策劃制作《莫耶》《紅色足跡 引領前行》等紅色電教片,講好安溪紅色故事。
聚焦“三項要素”,拓寬黨員教育覆蓋面。聚焦培訓群體、培訓需求、培訓方式,多措并舉,推動基層黨員輪訓全覆蓋。一是聚焦培訓群體,抓好“橫向”與“縱向”結合文章。橫向根據不同領域、不同類別對象特點,開展新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基層黨組織書記等專題培訓;縱向壓實各基層黨委責任,推動各基層黨組織書記講黨課3200余場次,打造“黨員夜校”“茶山課堂”。二是聚焦培訓需求,抓好“室內”與“戶外”結合文章。“室內”抓黨校“大課堂”,邀請省市黨校教授、高校專家學者、其他縣區的優秀黨組織書記走進課堂講理論、教技術;“戶外”抓“專業課”,推行“田間黨課”,安排“土專家”“田秀才”到田間地頭講經驗、教方法。三是聚焦培訓方式,抓好“線下”與“線上”結合文章。線下夯實陣地,創建2個泉州市級鄉鎮黨校示范點,規劃8條精品教學路線;線上開展線上學習課程,開設“茶鄉黨員云課堂”,推出“安小紀帶你學《條例》”等系列微課堂24期。
用好“三支隊伍”,充實黨員教育師資庫。不斷優化更新黨員教育師資隊伍,整合黨員教育資源,強化師資保障。一是“共享”師資按需選學。遴選96名專兼職教師,由各級黨校按需選師,把黨“想說的”和黨員群眾“想聽的”相結合,實現黨員群眾教育之樹“開新枝”。二是“品牌”師資分類送學。持續提升農民講師團、銀發宣講團和青年講師團等師資水平,開展“送學上茶山”“送學入家中”“送學進校門”等活動1600多場次,培訓8600余人次。三是“本土”師資現場講學。在各紅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現場解說點等,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解說員隊伍,結合朗朗上口的閩南“土話”,將安溪的紅色歷史、紅色故事講活講好。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