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泉州文旅經濟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游客到訪泉州,泉州眾多景點、民俗傳統文化等也走紅網絡,大家紛紛前來打卡體驗,比如蟳埔簪花圍已經火出國門。到訪一處景點,公共交通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這一民生熱點被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關注到,2024年泉州市兩會上,市人大代表蔣碧輝提交了一份相關建議。
游客搭乘“蟳埔號”體驗蟳埔風情(資料圖)
今年國慶假期,“蟳埔號”巴士受到游客們的歡迎。(資料圖)
代表建議
開辟公共交通路線 助力蟳埔旅游
2023年泉州市兩會上,市人大代表蔣碧輝關注泉州中心市區與各縣市區的公共交通,2024年市兩會上,蔣碧輝依然關注公共交通,比較不同是,此次與泉州文旅的火熱有關。他提交的建議為《關于優化東海江濱路公共交通路線,助力蟳埔旅游的建議》。
蔣碧輝說,隨著蟳埔簪花圍火出圈,各地游客紛紛慕名前來體驗。“五一”“十一”等重大節假日更是迎來游客高峰。游人紛至沓來,打卡蟳埔之美,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巨大的商機,簪花店、海鮮館、專職攝影等生意紅火。為了緩解節日交通擁堵問題,泉州有關部門多措并舉,優化了沿線道路交通組織。但在這股熱潮下,更應采取軟、硬措施,積極探討更加人性化措施,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公共交通線路少,難以滿足日益增長游客人流量的需要。”蔣碧輝坦言,途經的蟳埔公交線路少,僅有44路、K301路、39路,39路班次間隔長,又較早收班。為此提出如下建議:開辟更多的公交線路,增加前往蟳埔相關公交班次,包括晉江、臺商區、惠安經往蟳埔路線;延長營運時間,增加夜游蟳埔;增加仰恩大學、泉州信息工程學院、黎明大學等高校途經蟳埔的路線,讓更多高校學生打卡,炒熱、助人氣,進一步助力東海片區人氣;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倡導綠色出行、綠色交通理念。
部門落實
“蟳埔號”巴士開通 假期有臨時接駁線
日前,記者坐上“蟳埔號”巴士,同車有幾位身著漢服、頭戴簪花的乘客,正拿著相機拍下豐海路沿途的美景。一位女乘客說,她和朋友來自浙江,聽聞泉州“今生簪花,世世漂亮”,就約上好友前來體驗。走在極具濱海漁村特色的蟳埔村中,處處可見簪花的游客。據悉,2024年國慶假期,蟳埔民俗文化村日均客流量6.16萬人次,其中10月3日游客數突破1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市民游客有需求,代表出建議,部門積極響應落實。隨著蟳埔旅游持續火熱,泉州市交通運輸局高度重視蟳埔村的公交接駁情況,今年元旦前夕新增途經蟳埔的L世遺旅游線(現旅游1路),3月份開通“蟳埔號”免費夜游巴士;加密44路運營班次;配合交警部門,在重要節假日開通前往蟳埔的P+R臨時接駁線路。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方便廣大群眾和游客出行,今年9月27日起“蟳埔夜游巴士號”正式升級為“愛美蟳埔號”專線,小巧的巴士身著紅色“衣裳”,車身還有簪花圍的圖案,這濃濃的蟳埔獨有文化符號讓人印象深刻。記者從泉州公交集團獲悉,“愛美蟳埔號”開通后,其獨特的文化主題和優質的公交服務迅速圈粉,集團在國慶假期更是增投1部微型公交,滿足游客出行需要。今年11月12日,“愛美蟳埔號”線路優化調整,由原來的蟳埔民俗文化村停車場至真武廟停車場循環往返調整為蟳埔民俗文化村停車場至經八路紅綠燈路口循環往返。路線調整后,班次密度也相應增加,乘客的候車時間變短。
同時,為緩解蟳埔節假日期間的交通擁堵問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制定了《豐澤蟳埔交通提升方案》,如在豐海路(東梅路至經八路)設置中間護欄、沿線增設停車及人行過街引導設施;聘請專職交通勸導員,協助開展交通秩序管理;在東梅路沿線及漁人碼頭內部增設臨時上下客停車區域等等。
泉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仍將結合道路通行、客流需求、旅游集散中心建設等情況,科學優化途經蟳埔的公交線路,助力蟳埔旅游發展。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