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天氣漸涼,不少常見的多發病就在這個時節開始復發,胃病就是諸多秋季常見多發病之一。近期,各大醫院預約胃鏡檢查的患者絡繹不絕,“消化不良”“胃潰瘍”等患者擠滿了消化內科。專家提醒,胃病“三分治病七分養”,治療關鍵在注意“飲食起居”。
冷空氣刺激胃酸分泌增加
“入秋后,胃病患者明顯增多,主要以胃潰瘍和胃消化不良為主。”泉州東南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徐鵬飛介紹,經過夏季的消耗,入秋后,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腸道抗病功能減弱,此時如果不注意保護胃,就可能舊病復發。
徐鵬飛說,進入秋季后,早晚溫差大,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因此抵抗力隨之降低。再加上天氣轉涼,人們食欲旺盛,食量增加,使胃及十二指腸的負擔加重,容易引起胃病復發。此外,飲食無規律、吃火鍋、飯后劇烈運動、飲酒過多、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也是導致胃病的原因。
現在胃病已向著年輕化的趨勢發展。由于年輕人生活不規律,特別是不按時吃早飯,暴飲暴食,容易造成胃黏膜損傷。還有些年輕人喜歡吃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喝碳酸飲料及咖啡,這些垃圾食品同樣暗藏著對胃的“殺機”。此外,工作壓力大導致精神緊張、情緒低落,甚至焦慮、氣憤等不良情緒很容易造成植物神經性功能紊亂,從而引起胃病。
規律飲食安撫“受傷”的胃
有句話叫“三分治病七分養”,專家認為,調養顧護胃氣在胃腸病的治療中尤為重要。有的病人康復后認為自己又擁有了健康的胃,調養不能持之以恒,導致病情反反復復。所以治療的關鍵還是在于“飲食起居”四字。病者如不改變飲食惡習,即使不斷吃藥,胃病也會始終相伴左右。
那么,對于患上胃病的朋友,應當如何保護“受傷”的胃呢?徐鵬飛認為,要注意飲食規律,以溫、軟、淡、素、鮮為宜,避免暴飲暴食,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從而加重病情。建議晚餐盡量提前吃,給胃一個消化的過程,不能給胃增加負擔。胃寒者可以多喝些蘿卜羊肉湯,此湯補中益氣,溫胃散寒。
同時,以下幾點也有利于“保胃”。
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這樣有利于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要科學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防止過度疲勞,減少發病的機會。
情緒要樂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人的心理、情緒息息相關。過度的憂愁、悲傷、恐怖、緊張、憤怒都可能導致胃腸病的發生。因此,預防和治療胃腸病,要經常心情愉快,保持樂觀,避免不良情緒因素的刺激。
衣被要保暖。俗話說“10個胃病9個寒”,胃的脾性喜燥惡寒。有虛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秋凍”可保證機體從夏熱順利過渡到秋涼,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但盲目推崇“秋凍”則會危害健康。尤其是原先有胃病史和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一定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病或加重舊病。
定期檢查 預防癌變風險
胃病如得不到及時治療,可引起胃腫瘤等病變。中國是胃癌大國,全世界約有35%的胃癌病例發生在中國。60%—80%的胃癌患者在去醫院就診時,胃癌往往已到晚期。因此,胃病也要預防癌變風險。
胃腫瘤的早期癥狀不典型,但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徐鵬飛提醒,在出現噯氣、疼痛規律的改變、大便變黑、突然消瘦貧血等要引起注意。胃部疼痛的規律改變要特別留意,例如有些人有胃炎、胃潰瘍的,平常就有一些有規律性的疼痛,如果這些疼痛突然發生改變,就要注意是否有癌變的可能;還有一些人會有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明明沒有刻意減肥節食,但突然間體重瘦了幾斤,像這些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胃鏡是診斷胃病的金標準,建議40歲以上和有胃病的人群,每年應做一次胃鏡檢查。許多人對做胃鏡有一種恐懼感,其實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醫療技術的提高,胃鏡檢查已經成為一種很成熟的技術。尤其是無痛胃腸鏡檢查,只需在患者的靜脈中注入少量藥物,病人即可在“清醒鎮靜”或睡眠中完成整個檢查和治療,檢查結束后幾分鐘就會清醒,沒有任何痛苦和后遺癥。
□本報記者 張沼婢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