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多喝粥。那么,秋季養生適合喝什么樣的粥呢?
枸杞核桃粥
枸杞性平,味甘,有滋補肝腎、養陰潤肺、延年益壽的作用,適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的視力減退、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癥。而核桃有補心健腦、固腎潤腸的功能,所含豐富的維生素B和E,可防止細胞老化,能健腦、增強記憶力及延緩衰老。
做法:
枸杞20g、核桃50g、粳米100g、陳皮5g。將米、枸杞、陳皮洗凈,核桃去殼,加入適量清水,按常法煮粥,粥成后調味,待溫后即可食用。
鴨梨薏米粥
梨能潤肺清火、補陰潤燥。鴨梨薏米粥能清心潤肺、生津止渴、止咳利濕,適用于慢性氣管炎、食欲不振、營養不良性水腫等。
做法:
鴨梨500克、薏米100克、冰糖30克。將薏米洗凈,清水浸泡后撈起瀝干;鴨梨洗凈,去皮、核,切成小丁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燒開后熬煮至熟即可。每天早、晚分食兩次。
玉米南瓜粥
《本草綱目》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南瓜所含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進潰瘍面愈合,適宜于胃病患者。玉米性平味甘,可以入肝、腎、膀胱,幫助身體利尿消腫、健脾滲濕、清濕熱。
做法:
南瓜13個、玉米粉、糯米粉、冰糖適量。將去皮切塊的南瓜放入沸水中隔水蒸8-10分鐘,然后將煮爛的南瓜壓成面糊狀。鍋內加涼水,玉米粉、糯米粉放進后攪拌均勻,然后點火開煮,加冰糖,適時攪拌防止粘鍋底。開鍋將南瓜放入,繼續攪拌至開鍋,再煮個2-4分鐘即可起鍋。
玉竹粥
中醫認為,玉竹味甘性平,入肺、胃經。可養陰潤燥、除煩止渴,治熱病陰傷,咳嗽煩渴,虛勞發熱,消谷易饑,小便頻數。玉竹熬粥早晨喝,適用于中老年人肺陰不足,肺燥咳嗽,干咳少痰,煩渴口干,咽干舌燥,低熱不退。
做法:
玉竹2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將玉竹洗凈放入沙鍋,加清水煎1個小時后取汁;粳米洗干凈;把粳米與湯汁同熬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調勻即可。早晚熱服,連服5日,間隔1-2日,可再連服5日。
紅豆百合粥
紅豆百合粥是一款甜糯的營養早餐,紅豆利水消腫,百合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二者搭配煮出來的粥有利于女性滋補養顏。
做法:
百合、紅小豆、大米、冰糖(或蜂蜜)、水。紅小豆洗凈浸泡10小時(頭一天晚上泡)。百合用溫水泡脹。大米淘凈放入電飯煲,連同紅小豆、百合一起放入,加水煮40分鐘,加入冰糖溶化即可。
熟地黃杞菊粥
中醫認為,熟地黃,滋陰補血,適宜此季進食。此粥適用于頭痛、頭暈、心悸氣短等癥,也可用于肝血虛燥、肝陽偏亢之頭痛目眩、心煩、失眠、多夢、口干苦等。
做法:
熟地黃20克,枸杞20克,菊花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熟地、枸杞水煎(瓦鍋)取汁;將菊花入沸水沏泡,待用;取粳米常法煮粥,粥將熟時加入熟地、枸杞水煎的汁,煮至粥熟,后加入菊花再稍煮,即成。食用時加冰糖調味,早晚服。
沙參枸杞粥
枸杞子是一種性味甘、平,具有補肝腎、明目、潤肺功效的補陰藥。配沙參用于肺胃陰傷之咳嗽咽干、陰虛肺癆、消渴、熱病傷陰等證。
做法:
沙參15-20克,枸杞15-20克,玫瑰花3-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先將沙參煎汁去渣,后以藥汁與枸杞、粳米同入沙鍋,再加水適量,用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玫瑰花、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